《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不能喝牛奶?或是乳糖在作怪!

2016-08-12 15:29:05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 杜邦营养与健康 供稿
   \
    杜邦营养与健康带你打响牛奶保卫战
    随着对高品质生活理解的不断深入,公众对健康的定义也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这在饮食观念方面的体现尤为明显,人们已由过去一味追求“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饮食需求显著增多,高蛋白、高纤维、低脂的食物也顺势成为了消费新宠。其中,牛奶就因其富含优质蛋白、钙、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成为了人们平衡膳食、补充机体所需营养的不二之选。然而奇怪的是,这一近乎十项全能的营养食品却在这样一群人面前频频碰壁—只要一喝牛奶就会出现腹泻、腹胀或腹绞痛等症状。大多数人遇到类似的情况,便会将责任归咎于牛奶本身。那么,真的是因为有些人天生就与牛奶“五行相克”,还是其中另藏玄机呢?
    正视乳糖不耐症,让全民“吃得幸福”
    事实上,这一人群很可能都是乳糖不耐症的“受害者”。乳糖不耐,又称乳糖消化不良或乳糖吸收不良,是指人体内不能有效消化摄入的乳糖并产生不良反应的一种状态。乳糖是一种双糖,无法被人体直接利用,需要被乳糖酶水解为单糖,才能为人体所吸收。乳糖不耐症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其体内乳糖酶的活性很低甚至完全失去活性,这就导致机体无法对摄入的乳糖进行消化水解。未经消化或消化不完全的乳糖将在小肠内不断累积,造成异常的渗透浓度差;而这些乳糖在进入大肠后,还会被大肠内的微生物所利用,产生过多的气体和酸等代谢物,进而引发临床上乳糖不耐的诸多症状,如腹胀、绞痛、恶心及腹泻等。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乳糖不耐症影响着约75%的人群,其中亚洲及非洲人患有乳糖不耐症的比例甚至高达90%。
    乳糖不耐症“来势汹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计可施。只要正视这一问题并逐步建立起对乳糖不耐症的科学认识,扫除这一障碍并非难事。杜邦营养与健康一直以来密切关注食品营养领域,及时洞察市场的需求,致力于让全民“吃得幸福”。其凭借在全球营养市场积累的丰富经验,在充分了解群体的诉求并结合多种产品的特性后,为深受乳糖不耐症困扰的人群带来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以期帮助他们摆脱饮奶后不良反应的困扰,畅享营养生活。
    舒适饮奶解决方案
    无乳糖牛奶—畅享饮奶之乐
    无乳糖牛奶,顾名思义,即牛奶中乳糖含量趋于零的一种牛奶品类。此产品主要采用酶法水解工艺,在体外提前用乳糖酶将乳糖水解为更易被人体所吸收的半乳糖和葡萄糖,通过减少牛奶中乳糖的含量,进而缓解乳糖不耐症的病状,以满足各程度乳糖不耐受者的饮奶需求。
    乳糖酶片—出门在外营养跟着走
    乳糖酶片,简而言之就是含有乳糖酶的片剂或胶囊,其原理即借助合适的载体和特定的工艺来实现对乳糖酶的固化,一般在饮用牛奶前口服或将其直接放入牛奶中饮用。乳糖酶片可以帮助人体消化水解牛奶中的乳糖,利于肠道的吸收,从而达到改善乳糖不耐症的目的。受制于技术条件,目前国内此类产品较少。不过,对于乳糖不耐受者而言,方便易携带的乳糖酶片也是他们出门在外时确保牛奶舒畅摄入的一种选择。
    优质益生菌—引领舒适饮奶新趋势
    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它的诸多益处早已为人所熟知,如重塑肠道健康、全面增强免疫力、有益心血管健康等,而其对乳糖不耐症的缓解功效却鲜为人知。许多益生菌株在胃肠道内可产生消化酶来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所摄入的食品并吸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这其中就包括乳糖酶。益生菌便是通过在肠道内分泌乳糖酶,有效将乳糖水解成小分子,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乳糖不耐症病状的发生。研究人员曾通过以下实验来评估益生菌的摄入对乳糖不耐症的影响。
    实验严格遵循了控制变量的方法,选取20位肠道健康却伴有乳糖不耐症状的青少年志愿者(其中有9名男生和11名女生,年龄分布在5~16岁)。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的食物摄入受到了严格的控制,他们在实验前12小时不能摄入任何食物,在断食之前仅能摄入米饭和牛肉以确保氢气的排放量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在实验当天,每位志愿者分别摄入250毫升普通牛奶及250毫升接种过嗜酸乳杆菌(即杜邦TM丹尼斯克HOWARU益生菌从万种菌株中甄别配比出最全的产品组合,致力于以更高效、更科学的方式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早前,杜邦TM丹尼斯克HOWARUProtect Early Life益生菌就因其对6周岁以前的婴幼儿湿疹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被授予营养配料大奖(NutraIngredients Awards)之“终端产品-免疫”年度奖。
    当然,如果条件有限,部分消费者也许难以购买上述产品。此时笔者建议可以寻找与牛奶营养成分存在相迭的替代性食品,以此来弥补因无法饮用牛奶所造成的营养失衡;同时也可以尝试不同的饮食策略来提高自身对乳制品的耐受性,如将一杯奶分成两次喝,或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摄入牛奶,通过让肠道接受并逐渐适应含乳糖的饮食,提高胃肠的耐受性,进而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乳糖不耐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国民对乳制品的摄入量稳步提升。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还将确保奶及奶制品的足量摄入作为合理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公众对乳糖不耐症的认识,并普及相关的解决途径应成为每一位食品从业者主动肩负起的责任,以此携手全民共同打响牛奶保卫战。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权所有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备09075303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1号楼10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业务咨询:010-8882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