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
3M
  您当前所在位置:食安中国 > 行业速递 > 糖酒饮品 >

可乐+曼妥思=没命?专家称同食致死无依据

时间:2012-11-19 10:30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可乐和曼妥思薄荷糖(下称曼妥思)相遇,将会呈现出一番怎样的景象?网络上疯传的一段实验视频给出了答案:可乐喷泉。在视频中,实验者将曼妥思放入可乐中,可乐瞬间爆发,朝天空喷出一股水柱,高达10余厘米。 上述景象令观看者大吃一惊,而随后的影像则让人
杂志专区     
  可乐和“曼妥思”薄荷糖(下称“曼妥思”)相遇,将会呈现出一番怎样的景象?网络上疯传的一段实验视频给出了答案:可乐喷泉。在视频中,实验者将曼妥思放入可乐中,可乐瞬间爆发,朝天空喷出一股水柱,高达10余厘米。
 
  上述景象令观看者大吃一惊,而随后的影像则让人心里发慌:一名壮汉吃下一把曼妥思后,立即猛喝可乐,很快该壮汉便痛苦倒地。这一视频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网上炸开了锅,“同时食用曼妥思和可乐会致人死亡”的传言也通过微博迅速传播开来。事实真相究竟如何?
 
  “可乐喷泉”因何形成?
 
  对于将曼妥思放进可乐里,会出现“可乐喷泉”现象的原因,网上有说法称:曼妥思的成分里含有阿拉伯胶,而阿拉伯胶中又含有阿拉伯酸盐,这些酸盐具有弱碱性,可乐具有弱酸性,酸和碱在一起就会产生很多二氧化碳。
 
  不过,这一说法遭到了专家的否定。“酸和碱在一起会消化掉二氧化碳,减少气泡的产生,而非增加。”暨南大学化学系主任刘春云教授认为,产生“可乐喷泉”的原因,是由于开瓶后的可乐溶液处于二氧化碳过饱和的状态,极不稳定,在曼妥思这一干扰源的作用下,会促使可乐溶液回归到较稳定的状态,从而释放出二氧化碳。
 
  据介绍,如果仅将常规固体颗粒放入可乐中,并不会产生“可乐喷泉”,因为这不是一个有效的干扰源。而放入曼妥思则可以,这是因为曼妥思中含有玉米粉、糖粒等微细的粒子成分,其表面在微观世界里极为粗糙,而粗糙固体表面的存在,常有助于反应的加速进行。
 
  西南大学化学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副教授徐岚持相同观点。她表示,曼妥思的疏松结构或颗粒的粗糙表面投入碳酸饮料中,会形成很多气化中心或者叫起泡点,使二氧化碳大量地从水中溢出。
 
  据专家介绍,并不是只有可乐和曼妥思在一起才会产生喷泉效应,像同为碳酸饮料的雪碧和曼妥思在一起也会如此。而把食盐、方糖等其它表面粗糙的物质,放进可乐中,也会让可乐喷得很高。
 
  同时吃下会否致命?
 
  万一哪一天不小心吃了薄荷糖,又喝了可乐,会不会把胃撑破,一命呜呼?网上就有不少这样的传闻。
 
  “其实,大家根本不用担心同时吃这两样东西会致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黄开红教授表示,可乐进入胃内与曼妥思作用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量,远不及视频中所显示的那么多。
 
  据介绍,两者之所以在胃内接触不会产生“爆炸”般的效应,有双层原因。首先是因为曼妥思在经过咀嚼、溶化后进入胃中时,其成分中的微粒被一层食物液体所包覆,从而降低了微粒粗糙表面的反应能力。其次,可乐进入口腔及食道时,口腔与食道内壁的体液、食道的鳞状上皮细胞,以及口腔的吞咽和食道的蠕动等,都是处于过饱和状态的二氧化碳饮料的干扰源,使二氧化碳逐渐释出。喝可乐的过程中,有打嗝的现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可乐喝进胃里,二氧化碳已变得不饱和。”徐岚表示,气泡溢出的表现并不会像视频中演示的那样“惊人”,所以同食曼妥思和可乐并不恐怖。
 
  “果壳网”做的真人实验显示,可乐如果和完整的曼妥思(含在嘴里)在嘴巴里相遇,真的会产生不少气体,让人喷出来。但可乐进入胃部的过程中大量的气体会溢出(打嗝),剩下的那些二氧化碳即使再遇到曼妥思也难以产生“可乐喷泉”。而美国着名的科普电视节目《流言终结者》也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先把可乐倒进猪肚后再放进曼妥思,猪肚并未膨胀得特别厉害,胀破更未发生。
(责任编辑:程翔)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视频中心
 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食品安全导刊》专区
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2012年11月刊
杂志订阅
在线投稿
杂志刊例
2012-09
2012-08
2012-07
更多>>
  行业展会
仪器设备展
 友情链接
关于网站 | 申请链接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意见建议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