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是杭州商贸工作披荆斩棘,不断攀上新高峰的一年。在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总额”)达1804.93亿元,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2010年1—11月份我市已实现社零1941亿元,同比增长20%,为确保今年社零总额突破2000亿大关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着眼实际、发掘消费亮点、深挖消费潜力,今年,夜间消费市场与农村消费市场成为杭州消费提升工作的新的突破口。截至今年年底,已经有10条新建夜市与庆春广场的跳蚤市场成为杭州市民、游客夜间休闲消费的新去处。在与主城区的互动融合与优势互补的过程中,杭州各区、县(市)城镇、农村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已成功搭建起城乡一体化的商贸流通大平台。
事关百姓生活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食品安全、再生资源回收、特色潜力行业、商贸流通网络完善等民生工程也在2010年不断得以推进,写下一组组亮眼的新数据,并且最终收获了肉类蔬菜流通体系建设全国首批试点城市、第二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以及“中国休闲美食之都”等诸多头衔和荣誉。
2010年,也是杭州商贸实现“十一五”规划完美收官的一年。“十一五”的五年间,杭州市社零总额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我市社零总额突破2000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
在交出骄人答卷的同时,“十一五”期间杭州商贸更在行业规模、就业贡献、体系建设、发展环境以及挖掘特色亮点等方面均站上了又一个更高、更广阔的新台阶。这五年间,杭州的休闲产业、特色潜力产业迅猛发展,在“三绿工程”、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专业市场整合改造、特色商业街规划建设、“虚拟”商贸模式发展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
杭州成为肉类蔬菜流通体系建设全国首批试点城市
覆盖16家肉菜批发市场50余家超市门店以及1.6万户农贸市场经营户
杭州成为肉类蔬菜流通体系建设全国首批试点城市
每天,杭州市郊的养殖户要把生猪运进屠宰场屠宰、销售,所要做的第一项操作便是刷卡,从生猪来历到检疫结果、重量等各式信息都会被输入统一的电子信息库中;而散布在杭城各处的农贸市场、餐馆想批发猪肉,也必须进行刷卡交易、开具电脑分销凭据。这便是杭州正在着力推进的肉类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机制。
事实上,早在2008年,市政府便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负责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领导小组,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基于杭州在农产品追溯管理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与明显成效,在充分肯定肉类流通追溯信息管理“杭州模式”的同时,今年10月,商务部将杭州列为全国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现在,坐在市贸易局的办公室里,通过联网的中心信息系统,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今天共有多少种类和数量的农产品通过各批发市场、物流中心进入杭州市场,甚至具体到某个农贸市场的某个经营户一天进了多少青菜、萝卜,都可以一目了然。通过进场交易全信息登记,经营、采购交易刷卡,批发交易出票,交易信息记载,零售终端打印小票,交易追溯的前端连接到了最初始的农户,终端则延伸到了餐馆消费单位。与此同时,这一流通追溯体系还将与农残检测等固有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相结合,形成更为有效的双追溯机制。
今年,全市已在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要求总则》、《杭州市区肉类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操作规范》等标准的基础上,又加紧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蔬菜批发市场进场交易工作程序》等肉菜流通追溯的相关标准,在扩大肉类蔬菜追溯覆盖面的同时,重点加强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并且将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萧山、余杭区。
按照规划,杭州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将涵盖8家屠宰场、16家肉菜批发市场、50余家超市门店、240余家标准化农贸市场、1.6万农贸市场经营户和2.5万家餐馆团体伙食单位,最终实现食品安全全民共享。
杭城粮食质优价稳
从黑龙江、江苏等地引进150多种优质粮油品牌
杭城粮食质优价稳
“杭州人喜欢吃香、糯、软的大米,我们就在黑龙江建立了优质稻基地,为的就是让杭州百姓吃上口感好又有营养的好大米。”说到公司在黑龙江五常、尚志、鸡东、牡丹江地区建立了6万亩水稻生产基地,杭州富义仓米业有限公司的朱总滔滔不绝聊开了。2010年,富义仓米业将3万多吨来自东北基地的优质大米送上了杭州人的餐桌。
为确保我市粮食安全,确保市场有效供给,杭州市粮食局以做大做强杭州粮食物流中心为重点,落实储备规模,增强应急供应能力。
在今年粮油价格波动较大之时,市粮食局择机将部分储备轮换出库,定向投放杭州本地市场以平抑市场价格。轮换后又及时赴产区采购补库到位。针对今年粮油价格形势,2月底前将成品粮储备规模增加到市区10天口粮量,同时也逐步增加了财政资助社会应急周转粮的规模,进一步增强我市的粮食应急能力,为地方政府调控粮油市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时,市粮食局鼓励和发动各大粮油批发市场和加工、经销企业加大采购力度,积极向产区组织优质货源,备足库存,目前杭州已引进黑龙江、江苏等地150多种粮油品牌,其中像“双兔”、“北大荒”、“秋然”等优质大米品牌就有40多个,满足不同层次居民消费需求。鼓励粮食加工企业积极参与中央储备粮的定向竞拍,加大杭州的粮食采购力度,增加粮食库存量。粮食局还常赴粮食主产区,洽谈粮食产销合作事宜,为我市提供较为稳固的、更直接的粮源,确保我市市场粮油供应充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