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国各部门分头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并建立了各自独立的数据库和信息查询平台,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专家认为,各种系统应该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尽快统一,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追溯体制和“快速预警系统”。
快速查明身份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危机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对食品有效跟踪和追溯,已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全球性课题。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联袂推出了一个采用条码及自动识别技术打造的“商品条码食品安全追溯平台”,消费者选购商品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或超市提供的查询平台输入商品条码或追溯码,即可快速“追查”到产品的详细信息。如果无法查到相关信息,那就说明该产品“身份不明”。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张成海主任介绍,利用条码的优势特性达到对食品的安全与追溯的管理,相比记录档案追溯方式更加高效、实时、便捷。
张成海介绍,商品条码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具有如下主要功能:对制造企业生产环节的跟踪追溯。如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和添加剂跟踪、种植企业的施肥状况跟踪、畜牧养殖企业的饲料跟踪等等;对产品物流、配销情况的跟踪追溯。避免食品在运输、分装和销售等环节造成再次污染而发生的安全问题;问题产品预警。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追溯系统即可迅速追溯到该问题产品所涉及的加工或销售网络,找到问题存在的环节后,立即通知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避免造成大面积危害,为企业减少损失。
此外,还可以追溯信息查询。根据不同权限,查询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具体情况,消费者可在超市查询终端或互联网,通过追溯码了解选购的蔬菜是从哪块田地生长的、何时施加了何种化肥和农药、采摘日期及加工企业以及有哪些检验报告等信息,也可以查到选购的肉品属于哪个养殖厂、喂的是何种饲料、在哪家企业屠宰等信息,将这些信息公之于众,让广大消费者吃到“放心食品”。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高级权限查询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源头”食品追踪解决方案
目前,得利斯生猪、福建远山河田鸡、新疆哈蜜瓜、山东寿光蔬菜、江西脐橙等追溯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建立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供应链跟踪与追溯体系。
为了从源头上保障肉类产品的安全与品质,得利斯集团全程推行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立了产地追溯管理、生产加工追溯管理、储运追溯管理、销售市场追溯管理等体系,为产品预警、追溯、召回提供了技术保障。
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是控制食品安全的最有效的工具,具有非接触识读、抗恶劣环境及保密性强等突出特点,在世界先进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具体应用就是在生猪和猪肉上加贴RFID标签,由“RFID阅读器”读写RFID标签,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数据库,以此实现对生猪、猪肉及猪肉制品卫生安全的跟踪追溯。
据公司相关负责人郑乾坤介绍,如今,集团已在各主要养殖场应用了产地追溯系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种猪饲养场应用了RFID耳标管理种猪;在得利斯肉猪屠宰线、分割线上应用了生产加工追溯系统,结合RFID标签,详细记录工段间的交接;在仓储物流部门应用了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通过应用储运追溯系统和销售市场追溯系统,消费者能够通过扫描“追溯条形码”查询产品的详细追溯信息。
郑乾坤认为,利用RFID解决方案可确保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让食品行业实现最重要的目标:第一,彻底实施“源头”食品追踪解决方案;第二,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第三,对有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有效评估和科学预警提供依据。数据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实时、准确报送,便于快速高效做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
食品追溯系统有待统一
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发布了《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同时规定要求,要完善进出境水果溯源体系,出口水果果园和包装厂要注册登记。这些规定是对我国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目的在于有效地遏制食品非法出口,树立消费者对中国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便于对问题产品进行追溯和召回。
食品安全可追溯性工作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被认为是管理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众多相关的行业和部门正在积极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分头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并建立了各自独立的数据库和信息查询平台,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如何建立一个快速安全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迫在眉睫。
在国际上,自从英国发现全球首例疯牛病以来,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追溯的需求日渐强烈。在各国日益强烈的食品追溯需求的推动下,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研究开发了采用GS1系统(全球统一编码及标识系统)跟踪与追溯食品类产品的应用方案,适用于加工食品、饮料、牛肉产品、水产品、葡萄酒、水果和蔬菜等多个领域。这套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检验的应用方案,得到了全球的高度认可。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该系统对食品类产品进行跟踪与追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已经正式推荐采用GS1系统对食品类产品进行跟踪与追溯。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物流编码中心推出的“商品条码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编码标准符合国际编码规范,用以商品条码、物品编码及射频等识别技术为核心的GS1全球统一标识系统进行食品安全追溯工作,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追溯体制和“快速预警系统”,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对食品安全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参与全球贸易竞争、提高我国食品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和应对技术壁垒的迫切需要。
据了解,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已制定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实用方案》等规范和应用指南。在蔬菜水果、肉制品、茶叶制品、粮食制品等众多领域开展了食品安全追溯的研究、试点和推广工作,并与相关部门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合作项目。
追溯平台下一步规划
作为编码中心“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商品条码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但平台建设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续和长期的任务。张成海表示,中心将不断推进商品条码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建设向纵深发展,使之发挥最大作用,真正为公众“放心消费”、企业竞争力提高和政府“抓根源”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首先,在整合10多个地方追溯子系统的资源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其他数十个品类子系统的接联和归整,建立及时准确、数据全面、覆盖广泛的食品安全信息服务网络和平台。
其次,提高食品企业对基础数据的自主维护和更新频率,进一步完善问题产品的预警系统,为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
扩大追溯信息查询系统功能,建立简便、规范、畅通的超市终端和移动终端,满足用户对追溯平台多样化的服务要求。
将实现与国际物品编码组织内的商品条码数据库或信息平台相互兼容和数据共享,用户只需通过追溯平台,即可查询到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生产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