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国从事食品包装生产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这造成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这类企业往往对采购的原材料把关不严,从而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有限,再加上国家的食品包装安全标准比较低,企业很少针对食品包装安全进行技术创新,其技术水平也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随着因食品包装污染而引发的中毒事件频频发生,食品包装安全问题已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近日,为了解食品包装行业特别是塑料制品与密胺餐具行业的最新情况,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在北京召开了以“学习食品安全法,严把包装质量关”为主题的交流发布会。与会人士指出,食品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保障食品包装安全,除了要加强监管力度,更重要的是推动技术创新。
包装安全堪忧
在清晨的北京街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卖煎饼的大嫂将煎饼做好,装入一个薄薄的、无任何标志的塑料袋后,买煎饼的人便匆忙地拿上还冒着热气的煎饼赶路了。
“你知道装煎饼的塑料袋合格吗?”记者日前就此询问了数十位买煎饼的人,结果他们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只要煎饼卫生就行,袋子无关紧要。而且吃了这么长时间了,身体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与食品本身相比,食品包装安全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殊不知,在我国,食品包装现状及其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小到司空见惯的食品包装过薄导致磨损后食物裸露在外,儿童食品包装浓墨重彩且有小玩具放入食物袋中;大到如2005年甘肃定西某食品厂薯片包装袋苯超标、部分PVC保鲜膜“致癌风波”,2006年某企业用废光盘“回料”生产劣质婴儿奶瓶,导致有害化学物质酚超标事件等。
2008年年底,有关方面对北京市一次性塑料餐具质量抽样调查发现,送检的26种样品中,有11家企业生产的产品检测不合格,合格样品不足六成,不合格产品均为乙酸和正己烷蒸发残渣超标,违规使用原材料问题严重。
刚刚出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专家指出,食品包装在原材料、辅料、工艺方面的安全性将直接影响食品质量,继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