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食安中国网,今天是,2025年8月5日星期二(鼠)农历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联系我们 fenge2
logo
虚位以待
 当前位置 您当前所在位置:食安中国 > 技术前沿 > 食品追溯 >

北京300万头家畜配“身份证”

时间:2009-12-15 09:32来源:南方农村报 浏览次数:
本报讯 一张IC卡、一个形似手机的识读器,再加上一支新型耳标,就能记录下一头家畜从出生到屠宰各个养殖环节的信息,并上传到网络保存以备随时追查,相当于给家畜办了一张数字身份证。近日,笔者从北京市农业局获悉,截至目前该市存栏的近300万头家畜,都有了这样的数字身份证
电子杂志     

    本报讯 一张IC卡、一个形似手机的识读器,再加上一支新型耳标,就能记录下一头家畜从出生到屠宰各个养殖环节的信息,并上传到网络保存以备随时追查,相当于给家畜办了一张“数字身份证”。近日,笔者从北京市农业局获悉,截至目前该市存栏的近300万头家畜,都有了这样的“数字身份证”。

    每个家畜耳标上的编码都是唯一的,这就决定了“数字身份证”的唯一性。动物检疫员只需将IC卡插入识读器,像刷卡一样在牲畜的耳标旁一刷,该牲畜的饲养地、饲养人、每次防疫的情况等,便全部显示在了识读器上,将本次检疫的信息更新后,再按动传输键,几秒钟的工夫,这些信息就“飞”到了农业部及市农业局的数据库里。

    经过分类合并,这样的数据如今已存储了近15万条,涉及北京市各个养殖场区的287万余头牲畜,涵盖防疫、检疫、监督各个环节。“以前都是手写防疫档案,防疫员不可能对几万头猪、羊进行完备的信息记录。如果畜产品出现问题,就得从一大本一大本的信息记录簿里‘大海捞针’。”北京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今全市上千名基层检疫员,人手一台识读器,通过电子数据,几分钟就能准确查出牲畜的出产地和责任人。

    即使牲畜进了屠宰场,这些数据依旧跟随,直到其进入农贸市场、各大超市。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很快溯源。

    每头新饲养的牲畜都要佩戴新耳标,形成新的“数字身份证”。截至目前,本市已累计发放耳标近800万枚。耳标中的识别信息,全由国家统一发放。信息不匹配,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检验检疫、屠宰上市。这也使得企图仿制、假冒动物检疫合格证的不法商贩,没了用武之地。 (南农)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分隔线----------------------------
fenge6
社区
kuang
 新浪微博
fenge6
 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fenge6
 《食品安全导刊》专区
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2014年5月刊
杂志订阅
在线投稿
杂志刊例
2013-03
2013-1~2
2012-12
更多>>
fenge6
关于网站 | 申请链接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意见建议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