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添加剂须经过毒理学评价
为什么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制订会滞后这么多?“因为某一种物质要成为食品添加剂,首先要经过毒理学评价。”据介绍,该评价分为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性毒性试验、慢行毒性试验等四个阶段,期间还会进行动物试验,最终经过科学试验证明,确实没有蓄积毒性,才能批准投产使用,并严格规定其安全剂量,如果在动物试验中发生问题,则被淘汰。
“很多物质具有多样性,测试的时间也会更长,这直接导致标准的出台时间长。”他还透露,尽管2011年由国家卫生、质监等相关职能部门发布的公告、通知、函件多达60余件,但仍有过半的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尚未制订。
专家声音
大部分人对食品添加剂认知有误区
实际上,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大部分人存在误区。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江西省食品添加剂协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蓝瑞浪告诉记者,现在市面上凡是经过工业加工过的食品绝大多数都使用了添加剂。
他表示,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普遍存在误解,其实若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全面权衡的话,会发现九分是利,一分是弊。“例如,食盐加碘就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营养强化剂;超市里的食用油,为防止氧化酸败,添加了抗氧化剂;酱油、黄酒中加入了焦糖色素,使颜色呈褐色;还有味精、咖喱粉中的姜黄素都属于食品添加剂……”蓝瑞浪说,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香料、乳化剂和增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口味需要。
“如今市场上已拥有多达两万种以上的食品供消费者选择,尤其是方便食品的供应,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以方便面等多油食品为例,若无抗氧化剂,夏天存放10天左右即会酸败变质,无法放到超市货架上销售。”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一名专家建议,市民应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