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食安中国网,今天是,2025年5月28日星期三(鼠)农历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联系我们 fenge2
logo
虚位以待
 当前位置 您当前所在位置:食安中国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12-12-14 14:28来源:食安中国 浏览次数:
本文通过对有关食品安全问题文献的研读,提出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要完善法制,加强政府能力建设,还要加强教育。建议把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纳入到学校基础教育中,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并以乳制品生产为例,阐述只有食品生产企业诚信经营
电子杂志     

       关键词: 食品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对策

  马克思说过:"有百分之十的利润,资本就蠢蠢欲动了;有百分之百的利润,资本就忘乎所以了;而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那么上绞刑架的事都干得出来。"盘点近十年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奶粉、毒豆芽、毒馒头、苏丹红鸭蛋、大头娃娃……,这一桩桩为了追逐高额的利润,抛弃道德良心的恶性事件令人不寒而栗。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食品安全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和权限(总则),并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8个方面丰富和完善了适应新形势的食品安全国家根本大法[1]。实施3年来,有力打击和震慑了不法分子,规范了食品安全市场秩序,取得了显着成效。但近年仍在高发的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继续着考验着民众脆弱的消费信心,食品安全仍然是公共安全领域内的突出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并通过研读相关论述文献,针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观点。

  1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类型和原因

  按危害来源,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可分成4种类型:

  1.1 化学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1.1.1给农产品施用禁用农药或未按规定的用药量和遵守应有的休药期导致的水果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

  1.1.2过量地施用化肥造成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

  1.1.3不按法律法规的要求,给畜禽使用违禁药,或不按规定的剂量使用和不遵守休药期弃奶,导致的畜禽肉制品和奶制品残留违禁药和兽药超标;

  1.1.4使用违禁食品包装材料,导致材料上的印刷油墨和塑化剂迁移污染;

  1.1.5其他环境因素和化学因素导致的残留污染,如高温天气在沥清路面上长时间凉晒粮食,可能会造成三四苯并芘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迁移污染;

  以上问题,除1.1.5是非主观因素导致,其他4个方面都与生产经营者的主观违法直接相关。在边远偏僻农村,还存在因施用者缺乏正确的栽培知识导致化学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1.2 生物性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1.2.1生产加工过程卫生管理落后,生熟不分,致病菌污染;

  1.2.2禽肉制品、水产品因保存不当,发生腐败变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毒素)污染;

  1.2.3热加工处理不当,微生物残留污染;

  1.2.4农作物种植或收获季节因天气原因导致的农作物发霉、变质带来的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污染。

  以上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经营者或消费者加工、生产、贮存过程不规范,缺少规范管理和食品卫生知识导致。

  1.3 物理性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一般由于生产、运输、储存管理不当,导致异物污染,如金属刀片、玻璃锐器等。

  1.4 其他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天然毒素处理不当被误食,如河豚毒素,四季豆中皂甙,发芽土豆中龙葵素,毒覃(毒蘑菇)中的毒肽等;以及放射性污染等。

  以上4种类型的食品安全问题中,违法生产经营是造成我国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矛盾。特别是添加剂的超范围和过量使用;非食品添加物的违法使用;有目的制假售假等。对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蔡久旭认为[2]:表观原因是不良生产者违法所致,但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大背景下,利益驱动、检测监管不到位和惩罚执法不规范。邓浩[1]认为,是整体政府规制失灵,监管定位不当,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高发。赵娜[3]等采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做了论述,认为是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之间、政府监管部门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监管部门与消费者之者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市场调控机制失灵和政府监管机制失灵,使得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部分道德层次较低的生产经营者有机可乘,进行制假售假,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黄薇薇[4]认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不仅有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还取决于我国特殊国情和消费者自身问题,并提出了治理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既要健全法制,又要加强政府建设,更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食品安全领域人才培训和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能力。张成程[5]认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不够,信息缺失,规制不健全和全民社会参与和自治能力不强造成。彭弘雷、陈国威[6]则采用知、信、行(KAP)理论,精僻指出了由于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知识以及不恰当的消费行为,才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和隐性推手。

  归纳这些论点,笔者认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从农产品到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整个食品链的各个环节都缺少应有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没有食品安全知识和道德行为规范为指导,食品链的主要环节的责任主体和操作者们缺少规范的常识和信念,受趋利心态的指使,少数生产经营者无知而无畏,而身处其中的一线员工则是无知而无为。当然,在此过程中,政府监管的缺失也要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2 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总结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在学习借鉴同行专家们的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几点解决思路。

  首先,政府要抓紧完善法制建设,加大《食品安全法》的宣贯和学习,理性加快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并有义务指导企业按期执行。

  从2010年至今,仅乳制品的食品安全标准就已出台了90多项,先后又完善了食品标签、营养标签、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抓紧对这些标准的宣贯和学习,并组织指导企业实施。笔者认为,面对繁多的新标准,应由政府职能部门有序组织企业学习,由政府拔款,或委托有资质的社会机构组织指导,但不能让新标准宣贯成为某些社会机构乱收费的借口,增加企业负担,影响标准实施。

  其次,必须加强政府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监管科学性和效率,在提高监管水平上多探索。同时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加快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并指导他们在食品安全的协调、监督、整治上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再者,必须加强全民食品安全教育,建议把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纳入到学校基础教育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组织针对性的科普教材,从小培养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对不同社会层面的民众,应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消费者自身食品安全知识的丰富和消费习惯的改进,提高识别和抵制假冒伪劣和不安全食品的能力,形成社会合力,通过需求调节和市场调节让不法商品没有存在的土壤,最终自动退出市场。

  最后,希望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都能认真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按《食品安全法》和各项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组织生产和经营,踏踏实实做良心食品,中国的食品安全才能有根本的保障。

  3 中国乳制品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几点建议

  以中国乳业当前的发展为例,提出食品生产企业应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诚信经营负责任地生产产品的几点建议,抛砖引玉,为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导出良方。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过去已近5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形势却仍然非常严峻。有良心和责任心的乳品生产企业都应当深刻吸取教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食品安全建设。

  3.1 好的奶源是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基石

  乳制品企业,必须注重奶源质量安全建设。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问题都出在奶源。三聚氰胺是源头的渗杂造假;黄曲霉毒素M1是奶牛饲喂了严重发霉变质的饲料;激素事件虽有专家辟谣,但如果不是自己掌握的奶源,生产企业很难保证没有安全漏洞。因此,乳品企业只有高度重视奶源基地的建设,严把饲喂和管理关,从源头堵住食品安全漏洞,始终坚持用优质安全的饲料,喂养好牛,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产出真正的好奶,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乳制品。

  3.2 重实施和实效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是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

  企业应严格根据乳制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的标准要求,对生产过程各工序进行细致的危害分析,确立关键质量控制点,制定可操作的质量控制措施。生产过程中狠抓员工培训和落实,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并建立质量巡检制度,随时进行质量抽查和监督,确保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常态化实施和监督,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实行PDCA循环,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并举一反三。

  3.3 健全的自检自控体系和检验能力的提高,是确保成品检验合格出厂的依托

  2010年以来,新一轮乳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核后,全国已经淘汰了约1000多家不合格乳制品企业,获证的企业一般都购置了金属探测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先进的检测仪器,建立了检验室,提高了自检自控能力。各企业应在日常生产活动中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用它们擦亮质量管理的眼睛,严把原材料进货检验关,合格后再投产,从源头杜绝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抗生素等有毒有害物质对产品的污染,及时对半成品及成品进行质量检验,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和检测验证,确保从源头到过程的产品质量,从各个细节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从根本上保证每批成品合格出厂。

  3.4 以人为本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是做安全食品的根本保障

  各乳品企业应坚持深入学习和贯彻《食品安全法》,实行多种形式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宣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能力。坚持在制度上墙、生产设施的改进、员工食品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培训工作方面做细做实,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重要的食品安全制度和工艺文件要100%到现场,方便员工查阅,定期进行员工应知应会技能培训。

  安全优质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一支技术娴熟,思想端正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更是解决我国食品企业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保障。只有注重企业员工思想道德建设,从上到下,持续地加强学习,自觉坚守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把食品安全要求,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基层生产员工的心里、手上,落实到每时每刻的生产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给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4 结束语

  食品安全关乎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它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信也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期望。期待所有的消费者能早日提高食品安全知识和生活技能;更期待我国的食品生产企业能勇立潮头,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落实好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职任,踏踏实实做好食品安全管理,保障食品安全,自觉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历史使命。

  只有消费者认识和识别能力普遍提高了,生产经营者都能自觉诚信守法经营,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邓浩。试论我国食品安全政府规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云南大学。2010.28-31

  [2]蔡久旭。社会冲突视角下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赵娜。食品安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黄薇薇。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

  [5]张成程。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彭弘雷,陈国威。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营养与健康促进论坛。2010,251-257
来源:食安中国

(责任编辑:yangj)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分隔线----------------------------
fenge6
社区
kuang
 新浪微博
fenge6
 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fenge6
 《食品安全导刊》专区
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2014年6月刊
杂志订阅
在线投稿
杂志刊例
2013-03
2013-1~2
2012-12
更多>>
fenge6
关于网站 | 申请链接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意见建议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