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转基因
我们所说的转基因是指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手段,人为地使一种生物的一个或几个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安家落户,并使其获得新功能的过程。
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有何区别
常规育种是在同种或近缘种生物间转移和汇聚优异基因;转基因育种实现了基因的有目的性转移,是常规育种的延续和提升,它扩大了基因来源,减少了转基因数量,提高了育种效率。这不仅可以有预见性地强化生物既有的优良特性,还可以使物种获得全新的性状。
转基因育种有何益处
过去几十年间,转基因作物已在全球大面积推广,在增加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不仅使生产者、消费者直接受益,还对解决世界未来粮食危机、资源短缺等具有重要潜力。


世界转基因植物产业化发展如何
自1996年转基因植物实现商业化以来,全球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以年均两位数的百分率迅速增长。2010年,全球已有29个国家种植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达到1.48亿公顷(22.2亿亩),种植的类型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20余种转基因植物,种植农户数达到1540万。
国外有哪些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作物
目前,国外已批准多种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上市,其中主要包括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马铃薯、转基因油菜、转基因甜菜、转基因西葫芦、转基因番木瓜等作物。
我国已批准哪些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应用或进口用作加工原料
目前我国已经批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其中,已经完成审批并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而这些食品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才可以进行加工。
取得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不能马上进行商业化种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转基因作物还需要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而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申请品种审定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遗传性状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生产许可证审批、经营许可证审批都需经企业注册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目前,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
转基因产品离我们的生活究竟有多远
转基因产品十几年前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美国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和番木瓜等植物来源的转基因食品超过3000个种类和品牌。加上凝乳酶等转基因微生物来源的食品,美国市场销售的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则超过5000种。许多品牌的色拉油、面包、饼干、薯片、蛋糕、巧克力、番茄酱、鲜食木瓜、酸奶、奶酪等或多或少都含有转基因成分。我们食用的一些大豆油、穿的棉织品也是转基因的产品。
我国转基因作物要进入商业化种植需要哪些行政许可
我国如何进行转基因生物
安全管理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先后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5个配套规章,对转基因生物的研究、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进行全过程的严格监管。
在我国转基因作物需要进行哪些安全评价
现阶段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按先后次序分为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安全证书5个阶段。在环境安全方面进行生存竞争力、基因漂移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评价;在食用安全方面进行营养学、毒理学、致敏性评价等。
在我国哪些转基因产品需要标识
在我国首批实施标识管理的转基因产品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番茄等5类作物的17种产品。
我国转基因产品如何标识
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在安全上没任何区别,并且消费者具有购买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转基因产品的标识一般直接印制在产品标签上,以转基因大豆油为例,标注为“转基因大豆加工品”或“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
未来转基因产品会有哪些
转基因育种与传统育种一脉相承,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将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紧密结合,能培育多抗、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可以大大提高品种改良效率,并可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在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潜力巨大,为实现传统农业向医药、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的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理性认识转基因产业
我国是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粮食供给长期紧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科学界倾向于支持转基因技术的普及,而公众对这种新生事物有一种天然的抵抗心理,因为担心还没有足够多的样本来说明转基因是100%安全的。存在争议是合理、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让科学家更加谨慎地去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更严格的评估;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公众更好普及转基因知识。实际上这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常态。
食安中国
(责任编辑:yan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