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食安中国网,今天是,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鼠)农历
设为首页 收藏本页联系我们 fenge2
logo
虚位以待
 当前位置 您当前所在位置:食安中国 > 深度报道 > 专题报道 >

记河北省柏乡粮库主任尚金锁

时间:2013-12-06 09:51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浏览次数:
一片丹心系柏粮 记河北省柏乡粮库主任尚金锁 排列整齐的高大平房粮仓、现代化的粮食储备库和鳞次栉比的水泥晒台,构成了粮食企业特有的建筑群。成片的绿地、清澈的水池和园林式的库区,显示出这里是一座管理有序、充满勃勃生机的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粮库。 河北
电子杂志     
一片丹心系柏粮

——记河北省柏乡粮库主任尚金锁

    排列整齐的高大平房粮仓、现代化的粮食储备库和鳞次栉比的水泥晒台,构成了粮食企业特有的建筑群。成片的绿地、清澈的水池和园林式的库区,显示出这里是一座管理有序、充满勃勃生机的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粮库。
    河北柏乡粮库是全国同级粮库中比较大的粮库,仓容量达9亿斤,业务范围辐射全国25个省、市、自治县。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许多年前,它只是一个破旧不堪、经营不善的柏乡县镇内小粮库。
    历经沧桑,几经磨难,让这不起眼的小粮库发展壮大的正是柏乡粮库主任——尚金锁,当年的他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粮库“临时工”
 

河北柏粮集团董事长尚金锁荣获首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称号

 
责任   发展不竭的动力
    万籁俱寂的深夜,尚金锁办公室的台灯依然亮着,他正伏案工作,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无论白天工作有多忙,晚上仍然坚持看书学习,整理调研资料记录工作心得。在尚金锁心里总有一股不服气的劲儿,他认为人生不可碌碌无为,做什么事都尽力做到最好。时光荏苒,如今尽管他已年届六旬,但在大家的眼里,他依然是那样不知疲倦,充满了活力、激情和干劲。
    尚金锁1951年出生,河北柏乡人。1970年成为柏乡粮食局的临时工,1974年调到柏乡粮库担任会计工作,一年后,他主动请缨,成为柏乡粮库的粮食保管员。197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走上柏乡粮库党支部书记、主任岗位。2006年,他组建河北柏粮集团,任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39年来,他始终坚持诚信做人、诚信经营、年年盈利。他带领全体员工以艰苦奋斗起家,以改革创新兴业,把一个原来只有4亩地、6名员工、78万元资产、河北省最小的基层粮站,发展成为如今的全国地方级粮库中规模较大、各项管理先进的粮库企业。尚金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在过去的39年里,尚金锁呕心沥血研究科学保粮技术,共完成16项研究成果,其中3项填补国内空白,4项填补省内空白。作为一名老粮库工作者,尚金锁知道“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这句话的分量。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工作责任大如天,而他正是顶着这天大的责任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全国粮食系统有一个口号,叫“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尚金锁当上粮食保管员后,把“不坏一粒粮”改成了“保鲜粒粒粮”。三字之差见精神,这是他尽职尽责保国粮的庄严承诺和责任。
    科学保粮,防虫治虫是一大任务。为了在杀灭粮库里的害虫时不过度用化学药剂,减轻对粮食的化学污染,保证粮食安全,尚金锁亲自养了3年虫子,在瓶瓶罐罐里养了27种各种各样的害虫,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害虫在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中的生活习性、繁殖过程和危害规律。刚开始一段时间,他觉得干什么眼前都有虫子的影子在晃动,端起饭碗就反胃,晚上睡觉也觉得浑身上下爬满了虫子。有一次,妻子带着3岁的儿子来粮库看尚金锁,好奇的儿子不小心打翻了他养虫的瓶子,虫子爬了一床。他一看到就急了,试验的成果就这样没了,从来没打过孩子的他,扬起手重重地向孩子打去,孩子随即哇哇大哭。尚金锁泪流满面,呆呆地站在那儿,在他心里,孩子和自己的科研项目都是自己的心头肉。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努力,三年的观察试验成功了,他研制出的低药杀虫技术,用药少,效果好,杀虫剂的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用药量再少,也不如不用药。为了全面把握科学保粮的规律,尚金锁又设立了一个综合大课题:弄清一年中每月每天的气候变化与虫、霉、鼠、雀危害粮食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拿出预防办法。
    观测从1976年开始,尚金锁每天从凌两点到早上八点,分四次观察记录,风雨无阻。六度春秋,2191天,6万多个数据,8764次观测中,他生病了,家里经常有大小事情需要他,但他从没错过观测钟点。孩子或妻子病了,没时间陪他们住医院,就把他们接到办公室,自己学着给他们打针、输液。
    六年时间里,他获得了六万多个准确的数据,绘制出“三温三湿变化图”,总结出“仓库性能规律”、“仓虫危害规律”和“鼠雀活动规律”等资料,在这个基础上,又从六万多个数据中筛选出29600多个数据,绘制成一套“粮食保管一年早知道示意图”,用坐标法把气候和粮情变化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指出一年中每个时段的保粮重点和方法,并写出了万字说明书,被称为“粮食保管小词典”。
    河北省粮食局有关领导看到尚金锁绘制的示意图后,非常震惊,他们难以相信这出自一个粮库保管员之手。随后,十位储粮专家抽检了尚金锁保存的原始数据,考察论证了整整三天,他们提出的每个问题,尚金锁都对答如流,专家们信服了,称这张图是粮食保管的“小词典”。河北省粮食局将“小词典”在全省引发推广,国家粮食局专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被中国粮油学会认定为“全国首创”。山东、山西、北京、天津等地的粮库、粮站纷纷派人“取经”,这一技术更被广泛应用于长城以南、黄河以北地区的粮食系统。令尚金锁感到欣慰的是,不仅他绘制的图得到了相关专家、领导的肯定,他还凭借着这张图享有了当时大学生的待遇,领到了书报费。从此,他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潜心研究出更好的粮食储备技术。
    2012年尚金锁刚刚完成的“大豆包衣安全储存技术”创造了东北大豆在冀中南储存保鲜时间的新纪录。2009年调入的东北移库大豆经过三年零五个月的储藏期、四个夏季高温的考验,大豆品质良好,顺利解决了东北大豆在冀中南储存难以度夏的难题,得到了国家粮食局、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和中储粮北京分公司的充分肯定。
    这些年来,尚金锁始终抱定“保粮责任大如天”的宗旨,把“保鲜粒粒粮”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柏粮集团科学保粮率达100%,为国家保管过几十亿斤的粮食,从未出现过任何事故,多次被评为国家粮油保管工作先进单位和中央储粮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1997年,时任国内贸易部部长的陈邦柱来粮库视察时,拉着尚金锁的手说:“尚金锁啊,尚金锁,你可真是为国家粮库上了一把金锁!把粮食交给你,党和人民放心。”
 
诚信   企业飞翔的翅膀
    “经商如做人,诚信为本。”这是尚金锁20多年来一直坚守的经营之道。柏粮集团在他的带领下坚持做到了诚信“五讲”:对国家讲诚信,尽职尽责保国粮;对客户讲诚信,规规矩矩做生意;对农民讲诚信,情系三农服务人民;对职工讲诚信,以人为本求和谐;对银行讲诚信,银企合作达双赢。
    在柏粮集团,凡是外销的粮食,坚持做到“五不销”:超水杂不销、虫粮不销、质次不销、破包漏袋不销、不符合同要求不销。国家规定,发运粮食麻袋口要缝9-11针,他们缝11-13针,贵重品种缝24针。怕中途脱称,每袋多装半斤到一斤;怕车厢污染,节节车厢铺上苇席。每发一个车次粮食,增加成本几百元,但他们几十年从没走样。
    作为企业,逐利是根本,但尚金锁多年来坚守着一个原则,即企业可以有利可图,决不能唯利是图。
    有一年,浙江一位业务员来柏粮集团购一批大豆供当地做豆浆用。当时,粮库里有两种大豆:一种是个儿大、粒饱满、色泽鲜亮的东北大豆;一种是个儿小、色泽暗的河北大豆。常言道,货卖一张皮。这位业务员马上就相中了东北大豆。尚金锁一听就笑了,并告诉业务员,东北大豆虽然好看,但是它出浆率低,出油率高,河北大豆恰恰相反,做豆浆显然河北大豆是最佳选择。业务员对尚金锁的话半信半疑,尚金锁看出了他的犹豫,  建议他一样一半少买点,回去做个对比。结果,客户回去后一试验,确实如尚金锁说的那样。
    尚金锁经商以诚信为本、重合同、守信用。他清楚地知道,信用也是一种资本,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无形资产和资信证明。
    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是靠合同契约来确定的,合同一经签订,双方都要言而有信,但在商品交易中,常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一次,湖北一家客户与柏乡粮库谈妥了一笔1500吨的玉米生意。合同刚签订,山东玉米价格开始上扬,这时,山东一客户来到粮库,要够买2000吨玉米,出的价钱比湖北客户每斤高出三分钱,恰好当时玉米库存不多,山东客户主张把卖给湖北的玉米先卖给他,湖北那边推迟几天。尚金锁说:“那不行,湖北的合同我们还是要先履行,你的我可以另想办法。”粮库如期把货发给湖北,接着又千方百计联系货源,满足了山东客户的需求。虽然尚金锁少赚了几万元,但达到了两家客户都满意的效果。湖北的客户称赞他是“黄金客户”,山东客户也送来了“经商如做人”的锦旗。随之而 来的,是柏乡粮库在湖北、山东广获美誉,两个省市有70多家客户慕名而来。
    对银行尚金锁一样讲诚信。他们没有挪用过一分钱的收购资金,没有拖欠过银行一分钱的本金和利息,连续18年被评为全省金融信贷AAA企业,是河北省唯一一家连续18年获此殊荣的企业,也是全国唯一一家荣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首批黄金客户称号的县级粮库。购粮贷款需要多少银行就给多少,不用抵押,不用担保。
    尚金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诚信为本,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也赢得了市场的信任。柏乡粮库的生意越做越大,全国各地除新疆、西藏外,都与柏乡粮库有业务往来。由河北省最小的一个基层粮站发展成为全国同级库中最大的粮库,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企业   员工温暖的家园
    生于农民家庭的尚金锁对于教育子女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不过,他也自有一套“教育经”——一切从孩子自身兴趣出发,从不打骂孩子,坚持以理服人。他认为,孩子犯错误了,要同他讲道理,所讲的道理对方接受了,双方达成了共识,他才认可你所讲的,才会真心诚意地改正。
    作为一名企业家,尚金锁同样把教育子女的方式及其自身厚德善行的品质带入了企业管理发展中。他常说:“一心一意、掏心掏肺地对待他人,他人也会同样对待你。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待人如何,大家心里都清楚。”多年来,尚金锁一直视员工如亲人,员工家里的大事小事只要他帮的上忙,都会亲力亲为。
    粮库职工周保江得了尿毒症,需要透析,花钱很多,家里还有两个在上学的孩子,生活非常困难。因此,不管是用钱还是用车,只要他打来电话,尚金锁一定帮忙。他特意嘱咐办公室主任,只要是周保江打电话要车,不用请示,直接派车。有天晚上,周保江家属打来电话说他快不行了,尚金锁马上派车拉着周保江去隆尧县医院抢救,随后自己带着5000元现金租车赶过去,周保江抢救过来以后,第一句就对尚主任说:“没有尚主任,我就活不成了。”
    2006年,柏乡赵村女孩王晓月以河北省文科状元的成绩考进了北京大学,女孩拿到通知书后,第一个告诉的人竟是尚金锁。原来从小学开始,王晓月的学费就是尚金锁资助的,一直到她完成学业。晓月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当时她的哥哥正在上学,家里的收入只承担得起一个人的学费。尚金锁与晓月的爷爷是村里的故交,有一天俩人闲聊时,得知了晓月的情况,尚金锁当时就表示要资助孩子上学,不能让孩子错过求学受教育的机会。就这样,从小学到大学,尚金锁一直信守承诺,资助着晓月。
    粮库副总郭俭在记者到来的前几日被查出脑瘤,就在采访那天尚金锁接到电话,说脑瘤为良性,手术很成功。传来的虽是喜讯,可尚金锁的表情仍很沉重,他说:“粮库每年都会组织员工进行常规体检,这次春节前才刚体检过,却没有检出他得了脑瘤,我很愧疚。我想以后体检一定要更严格、更全面。”
    尚金锁一直认为帮员工解决困难是自己应当做的,善待他人是他的处事原则。柏乡粮库有职工一百多人,谁家有人结婚、生孩子、老人去世,尚金锁只要在家,都会亲自去看望。一天夜里两点多,一名职工的父亲在外县出了车祸,尚金锁从被窝里爬起来就往现场赶,并为其料理后事。粮库每个月为员工举办一次集体生日晚会,点一首生日祝福歌,送一份生日礼物。上级奖励和补助尚金锁的16万元,都被他拿出来奖励有贡献的干部职工。
    百善孝为先。孝亦是尚金锁秉承的品质。他一直赡养着自己的老岳父,33年来无怨无悔。当听说一位粮库员工的爱人不孝敬婆婆时,尚金锁生气了,他觉得员工家属不孝顺是自己工作的失职。于是,在一次例会上,尚金锁立了新规定:凡是不孝顺,不赡养老人,不抚育子女的员工,一律开除。还对全体员工提出了三点要求:即孝养、孝敬、孝志。
    尚金锁的一言一行,职工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他们把粮库当成自己的家,把粮库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职工们怕晚上下雨听不见雨声,就把脸盆蒙上油布放在自家屋檐下,雨一来,雨打油布像敲鼓一样“咚咚”响,职工们将其称为“雨鼓”。许多年前的一天夜里,突然狂风乱作,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职工们来不及穿上雨衣雨裤,顶风冒雨摸黑爬上粮垛盖苫布,狂风一次次将苫布掀开,职工索性用身体压住苫布,很多人从苫布滑下来再爬上去。大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职工们在垛上冒雨趴了一个多小时,尚金锁看到此情此景,感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尚金锁讲到这一情节时,依然满怀感动。他在回首那些远去的坎坷岁月时,心中有的是更多的光荣和感动,对职工们的奉献和付出的感激。
尚金锁靠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带出了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一个亲如一家血浓于水的团队、一个充满朝气和干劲的团队。2007年,尚金锁在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大奖时说:“这个奖是属于我的团队的,我只是代表我的团队来拿这个奖。”
    集体和团队,在他眼里,更在心里。
 
使命   脚下延伸的未来
    尚金锁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农民种粮的艰辛,他体验过食不果腹的日子,知道粮食对于人民的重要性。
    2000年,柏乡县原来引进的高优503小麦因为退化,品种已不再是优质的了。尚金锁便建议农民换成硬质率高、品质好的8901和白硬冬小麦,新品种每斤价格比普通小麦高5分钱,大大提高了全县农民的收入。
    在其位谋其政,尚金锁帮助农民致富亦不忘自己保粮职责。为了帮助农民管好粮,使粮食免受虫咬、鼠盗、霉烂变质的危害,他拿出一年半的时间,研究出了“新鲜树叶辅助缺氧”、“热沙压顶”、“草木灰压顶”等八种农家保粮技术,并免费为农民举办保粮技术培训班,在集市庙会上印发宣传资料。为了扩大范围,他还将八种农家保粮技术编制成电视科教片《丰收之后》,免费在市县电视台播放,深受县农民群众的欢迎。
    1981年尚金锁被选为县人大代表,接着又当选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人大代表,尚金锁恪尽职守,不敢辜负众望,深入百姓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一有时间,他就直接深入人民、群众,走访、调研、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盼什么、怕什么……每年撰写议案前,他都会到乡村调查走访,他提的建议案、议案大部分与“三农”和粮食安全有关。今年,尚金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地方粮食储备的建议被采纳,国家粮食局下发了关于增加地方粮食储备的文件。尚金锁说:“老百姓手中有粮,心里才能不慌,民以食为天,粮食又是食品的源头。所以,我们粮食工作者要把好这个关口,为粮食安全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尚金锁常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国家把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交给咱,这是国家和领导对咱的信任。我们要肩负起这天大的责任。”就是因为这份责任,尚金锁不断钻研科学保粮技术,履行人大职责,为粮食储备做贡献。
    经历岁月蹉跎,尚金锁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他从一个朴实农民,一个基层粮库的临时工起步,栉风沐雨、勤恳乐观、奋发进取,现已成为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向温家宝、朱镕基、李鹏三任总理汇报工作。他仅仅初中毕业,却自学成才,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省管优秀专家。他从一个临时工不断刻苦钻研,成为粮食行业的一面猎猎夺目的旗帜。究其原因,答案和因素有很多,但尚金锁抱定的“一生干好一件事”的朴素却坚定的信念应该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回望过去的荣誉和成就,尚金锁的眼中满是淡定和沉静。他说:“过去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一点成绩,靠的是踏实、认真和奋斗,今后的路还长,要更好更快的发展,依然还是要靠这些。”


 
本刊记者 宋庆森)
(责任编辑:huangj)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分隔线----------------------------
fenge6
社区
kuang
 新浪微博
fenge6
 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fenge6
 《食品安全导刊》专区
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2014年5月刊
杂志订阅
在线投稿
杂志刊例
2013-03
2013-1~2
2012-12
更多>>
fenge6
关于网站 | 申请链接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意见建议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