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标准规定A级绿色食品圆葱生产的产地条件选择、种子及其处理、轮作、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全省A级绿色食品圆葱生产。在气候正常年份,按本标准实施,公顷产量可达到45 000kg以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 产地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的要求。
4 技术要求
4.1 品种选择
选用适合本地环境的优良品种,苹果圆葱、高桩红皮圆葱或杂交一代卡木依等。
4.2 培育壮苗
壮苗标准是苗龄45d~55d左右,具有2.5片~3片真叶,假茎直径0.2cm~0.9cm,株高25cm~30cm左右,单株重3.8g~5.6g。
4.2.1 种子处理
4.2.1.1 种子消毒
用55℃温水浸种30min,烫种时不断搅拌。然后用室温水浸泡24h。
4.2.1.2 催芽
浸后种子捞出沥干表水,置于20℃条件下催芽2d~3d,当种子80%出芽时即可播种。
4.2.2 播种
4.2.2.1 营养土配制
优质园田土7份(忌葱蒜土),充分腐熟的鸡粪或猪粪3份,混拌均匀过筛;床土PH值6.8~7.5。
4.2.2.2 播种
播种前先打底水,用800倍的绿享一号进行床土消毒,每平方米播7g~10g,绿苗1400株~1500株,每667m2需苗床18m2,播种后覆土2cm~3cm,覆地膜,室温白天28℃左右,夜间20℃左右。
4.2.3 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揭去地膜,白天适温20℃~25℃,夜间控制在12℃~15℃,需浇水时要在晴天上午浇水,苗高5cm~6cm时,要进行间苗、除草、保持苗距3cm见方。
4.3 定植前准备
4.3.1 整地 施肥
以秋翻春起垅的方式,结合秋翻,应使用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如每667m2施3000kg~4000kg腐熟农家肥,春季起垅覆膜时夹肥,每667m2施20kg二铵,硫酸钾15kg~20kg,定植时埯施生物复合肥5g。
4.3.2 覆膜
将地膜拉紧,铺严,两侧用土压实,每667m2用地膜5kg。
4.4 定植
定植时间4月中下旬左右,一般选择下午为好,畦作;畦宽1m~1.2m,株行距20cm~25cm,株距8cm~10cm,每667m2保苗2.5万株左右。
4.5 田间管理
4.5.1 及时补苗,保证全苗。
4.5.2 灌水
定植初期控制灌水,加强中耕保墒,保持畦面见干见湿,进入叶部膨大期,适当加强灌水,鳞茎膨大期,勤浇水,保持田间湿润,灌水应以早晚为好。
4.5.3 追肥
在施用充足基肥的情况下,在定植前10d后和鳞茎膨大前15d,应使用符合NY/T394要求的肥料,如每667m2施二铵或多元复合肥15kg。
4.6 病虫害防治
4.6.1 防病
实施合理轮作,防止重迎茬现象发生。
软腐病: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如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8g~416g/hm2防治。
霜霉病: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如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600g/hm2防治。
黄矮病: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如2%宁南霉素水剂4 500g~6 000g/hm2防治。
施药距采收间隔期15d以上。
4.6.2 防虫
葱蓟马: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如50%乐果乳油750mL/ hm2或2.5%敌杀死乳油150mL~300mL/hm2喷雾防治。
葱斑潜蝇: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如用2.5%溴氰菊脂每公顷225mL喷雾防治。
葱地种蝇:于发生期用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灌根。
施药距采收间隔期15d以上。
5 收获
果实达到商品性状,倒伏后约50%植株葱叶干枯,适时采收,并在晴天进行,采收后,就地晾晒5d~7d,剪叶,剪口留叶5cm,分级堆放.码垛须避光,通风干燥,防止外皮发青或脱皮。
6 储藏与保鲜
6.1 储藏场所
储藏室用硫磺粉燃烧密闭消毒灭菌24h,每立方米用量3g~5g。
6.2 储藏器具
规格为60cm×40cm×30cm的木箱或编织网袋。
6.3 贮藏条件
温室-1℃~3℃,相对湿度65%~70%,氧3%~6%,二氧化碳 8%~12%左右,贮藏期3~5个月。
7 其他
对绿色食品圆葱生产过程,要建立田间技术档案,搞好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