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贴上“养生”标签 食品也仅仅是食品

2014-12-24 14:30:24 来源: 城市晚报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新年临近,很多人都在琢磨给长辈买点什么礼物,并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了买保健品上。可一圈走下来,面对市场上众多宣称有保健养生功效的食品,他们心里犯起了嘀咕:这到底是食品,还是保健品呢?

  采访中,营养学专家表示,真正的保健食品包装上应有营养含量标签、保健食品认证标识,并且,“对于食品来说,是不应该用养生概念做宣传的。”

  消费者说>>

  “养胃”饼干买回家,媳妇说我浪费钱

  家住长春南三环附近的张先生元旦要赶回黑龙江老家看望父母,在给父母带什么礼物的问题上,他可是纠结了好一阵子。他告诉记者,在回家的行李中,他已准备好了为二老置办的保暖内衣、钙片等,但仍然觉得不够,“总觉得应该再买点保健品带回去。”

  虽然想法有了,但实践起来依旧感到十分困扰,“现在市场上的保健品五花八门,也不知道哪个好。总算看到一个据说可以养胃的饼干,就买了两盒回去,可回家之后,还是被我爱人批评了一通,说饼干是零食,不可能有保健功效,还说我浪费钱……”张先生有些郁闷地说。

  市场观察>>

  众多食品主打“养胃”旗号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一种以猴头菇为原料的饼干,720克装售价高达98元,是普通苏打饼干的3-5倍,堪称饼干中的贵族。除去品牌、制作工艺方面的附加值,小小的一块饼干缘何售出高价?虽然商家口口声声宣称自己的商品具有“养胃”功效,但是,不少消费者仍然难免有些茫然,“养胃”饼干真的能养胃吗?

  今年早些时候,江中集团曾因宣传其旗下猴菇饼干的“养胃”功效而深陷舆论泥沼,但即便如此,许多厂家仍然迎难而上,在大型超市中走一圈下来,常常会发现两三种甚至更多来自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猴菇饼干”,且均以“养胃”为宣传卖点。

  在电商平台,这一现象更普遍,一位商家这样描述自己的商品,“猴头菇的功效价值极高,现代研究表明,猴头菇有助于胃病的防治,有养胃作用,长期食用猴菇饼干,可达到防治胃病、养胃的功效。”

  而除了猴姑饼干,市场上还有诸如黑芝麻胡、养胃茶、天然本草植物饮料等商品,同样打出了“养胃”旗号。

  刨根问底>>

  “养胃”之说依据何在?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养胃”食品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强调产品中所含原材料的营养。

  在舆论的质疑声中,江中集团曾发布声明称,猴头菇有养胃功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有明确的记载。同时表示,一种食材有没有功效是要经过科学界定的,乌鸡、山楂都是食材,但它们同时又有功效,也是药材,道理类似于中国文化里的药食同源。

  那么,主要原料在某方面的营养成分高,是否就意味着由这一原料制成的食品的营养价值同样高呢?这一说法显然不能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去年起我国正式实施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预包装食品应按照规定标示营养标签,营养成分种类及其含量的多少可以直接看标签内的数据,而非简单的原材料营养物质比较结果。

  业界分析>>

  “养生”概念是企业打出的“擦边球”

  而事实上,“养胃”食品并不是市场上“养生”食品的全部。随意走进长春市一家大型超市,都可以看到以“高铁米”、“高锌米”、“生态米”命名的精包装功能型大米,此外,在休闲食品货架上,也依稀可以见到以“助消化”为主打的山楂制品。

  本身不属于保健品,却用各种“养生”功效作宣传来凸显功能性,是目前“养生”食品的共同特点。但是根据《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普通食品是不能宣称具有保健功能及疾病预防功能的。即便是特殊膳食用食品,虽然其产品配方设计有明确的针对性,但其目的是为目标人群提供营养支持,不具有预防疾病、治疗等功能,食品标签亦不应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国内有营养学专家认为,主打“养生”概念的食品,实际上是企业打出的一个“擦边球”,“我国对食品、保健品、药品都有相应的准字号,但这三种并不应该产生交叉,是食品就是食品,是保健品就是保健品。”

  专家建议>>

  食品仅仅是食品,不应把它功能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对消费者的这一心理加以利用并非个别现象。然而,把原料中的某一营养成分放大到最终成品身上,或用“xx核桃”让消费者误认为产品中真的含有“xx核桃”,就难免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省内高级营养保健师孙文斌认为,以“养胃”来说,最基本的做法是在日常吃饭时细嚼慢咽,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减轻胃部的负担。“把饼干的功效放大到可防治胃病,是典型的误导行为。”

  而著名食品安全与环保专家董金狮教授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也曾表示,如果商家说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中某种物质含量高,是需要商家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来证明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食品并非保健品,即便在食品的配料中添加了某些功能性食材,食品也仍然仅仅是食品而已,既不能治病,也不能养生。“简单来讲,食品就是食品,不应该把它功能化。”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 标签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权所有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备09075303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2号楼5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 010-88825653 业务咨询:010-8882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