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食品溯源体系,逗谁玩?

2015-07-01 09:37:45 来源: 徐州日报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记者调查发现,各地食品溯源体系标准不一,企业自建的食品溯源平台缺乏监管,衍生出借助溯源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乱象。有的食品张冠李戴,乱贴追溯码;部分原产地品牌的溯源码,变成了企业的牟利工具。更有甚者,企业提供追溯码的定制服务,200万个起定制,价格为0.02元~0.08元/个,产地等追溯信息却完全由定制方自行掌握。

  本来是证明食品清白的制度,结果却成了横亘在食安链条上的寻租新宠。2分钱一个追溯标、产地随便写、追溯码成微信“吸粉器”……溯源乱象,不过就是深谙消费者对食品质量恐慌心理后,利益关联者合谋的又一出高价催眠大戏。

  事实上,市场上早已有了带有追溯码的食品,号称出了问题能查找到源头,但真正查起来,结果未必那么硬气、那么令人信服。

  食品溯源体系不是坏事,相反,本应是食安领域的又一道技术性防火墙。但眼下的问题是,带有公信与公益色彩的溯源体系,被掌控在少数企业手里,遵循利益最大化的本能,溯源成了任人玩捏的橡皮泥;甚至不少正规企业,亦没有意识到追溯制度对于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的矫正意义。这里其实存在两个层面的误区:

  一是市场没有意识到这是整饬秩序的机遇、而不只是增益成本的压力。1997年,“疯牛病”风波促使欧盟启动了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时至今日,全球有超过40个国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溯源体系。溯源体系不仅在于让所有生产经营者成为一根绳上的蚂蚱,其实也保护了每个合法经营者不被“误伤”的权益。

  二是职能监管没有太上心,配套平台始终没有建立起来。溯源是个庞大而繁复的数据过程,它既对应着食品生产加工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也要求质监部门在大数据理念下,熟稔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构建配套制度,帮助食品企业在溯源体系中减负增效。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体系 食品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权所有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备09075303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2号楼5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 010-88825653 业务咨询:010-8882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