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肉类食品进出口贸易发展概况

2016-03-28 17:20:18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中国肉类食品进出口贸易发展概况——中国肉类协会
  一、2015年肉类进出口贸易概况
  1、 进口情况
  2015年我国肉类进口268.4万吨,比2014年的244.2万吨增加了24.2万吨,增长9.9%。其中,猪肉进口155.5万吨,比上年增加17.8万吨,增长12.9%;牛肉进口49.48万吨,比上年增加17.8万吨,增长56.5%;羊肉进口22万吨,比上年减少5万吨,下降18.5%;禽肉进口40.9万吨,比上年减少6.2万吨,下降13.2%。
  2、 出口情况
  2015年我国肉类出口45.8万吨,比2014年的93.5万吨减少了47.7万吨,下降51.1%。其中,猪肉出口10.3万吨,比上年减少26.8万吨,下降72%;牛肉出口0.7万吨,比上年减少2.1万吨,下降74.4%;羊肉出口0.37万吨,比上年减少0.08万吨,下降16.8%;禽肉出口33.4万吨,比上年减少18万吨,下降35%。
  3、 进出口贸易的特点
  第一、猪肉消费明显下降,但依然是国内肉类消费的主导产品。2015年我国猪肉产量下降3.3%,猪肉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猪肉出口下降了72%;另一方面,猪肉进口上升了12.9%,达到155.5万吨,占肉类进口总量的57.9%。2015年人均猪肉消费量40.97公斤,比2014年的42.4公斤下降3.4%。
  第二、牛肉消费需求明显上升,进口大幅增加。2015年我国牛肉产量增长了1.6%,达到700万吨。与此同时,牛肉出口下降74.4%,进口增长56.5%,达到49.48万吨,占肉类进口总量的18.4%。人均牛肉消费量达到5.44公斤,比2014年的人均5.27公斤增长了3.2%。
  第三、羊肉消费需求基本稳定,进口明显减少。2015年我国羊肉产量增长了2.9%,达到441万吨。与此同时,羊肉出口下降16.8%,进口下降18.5%,降至22万吨,占肉类进口总量的8.2%。人均羊肉消费量3.36公斤,比2014年的人均3.34公斤增长了0.5%。
  第四、禽肉消费需求上升,出口大幅下降。2015年我国禽肉产量增长了4.3%,达到1826万吨。与此同时,禽肉出口下降35%,进口下降13.2%,降至40.9万吨,占肉类进口总量的15.2%。人均禽肉消费量13.34公斤,比2014年的人均12.83公斤增长了3.9%。
  二、“十二五”肉类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特征
  “十二五”以来,我国肉类产业发展受到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的严重制约,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对肉类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10年至2015年我国肉类进口持续增加,贸易逆差逐年扩大。2015年我国肉类进口268.4万吨,比2010年的154.9万吨增加了113.5万吨,增长了73.3%;肉类出口45.8万吨,比2010年的88.4万吨减少了42.6万吨,下降了48.2%;进出口贸易逆差222.6万吨,比2010年的66.5万吨增加了156.1万吨,扩大了2.3倍。
  表1 2010—2015肉类进出口贸易逆差概览 单位:万吨、%

 

肉类出口

肉类进口

进出口贸易逆差

逆差增减%

2010

88.4

154.9

66.5

-

2011

89.4

190.5

101.1

52.0

2012

88.4

207.9

119.5

18.3

2013

89.8

256.3

166.5

39.3

2014

93.5

244.2

150.7

-9.5

2015

45.8

268.4

222.6

47.7

  资料来源:国家海关总署
  三、“十三五”肉类进出口贸易的总体趋势
  最近,我们正在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研究“十三五”肉类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国肉类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促进畜禽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品安全和改善居民肉食消费为目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肉类加工企业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和肉品流通的紧密衔接,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加强和完善肉类食品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肉类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转型升级,提升供给保障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开展进出口贸易看,需关注肉类产业发展的四个主要方向:
  第一、坚持“四化”协同、融合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十三五”期间,要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协同推进的理念和模式改造传统农牧业,加快肉类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肉类加工原料基地建设。
  肉类进口有利于平衡市场供求,但进口量过大,会冲击国内肉类产业,减少农牧民的收入,不利于国内产业成长。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需要掌握一个平衡点,做到既有利于满足市场肉类需求,又有利于国内肉类产业成长,增加农牧民收入。
  第二、坚持质量第一、安全发展,确保居民健康。“十三五”期间,要依法建立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诚信自律,保证消费者吃的安全、营养、健康,共享发展成果。
  由于我国肉类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肉类走私问题相当突出。据业内调查,近两年肉类走私规模已高达200万吨以上,接近正关进口的规模。这部分走私肉未经检疫检验,存在极大的食品安全风险。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家将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把好肉类市场准入的关口。
  第三、坚持科技进步、创新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十三五”期间,要加快现代技术装备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肉类产业,推进自主创新,实行优质优价,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整体经济效益。
  不创新就没有竞争力,就会被市场淘汰。从肉类产业情况看,2015年我国肉类出口下降51%,有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原因,也有产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目前,我国肉类加工的产业集中度和技术装备水平较低,80%以上的企业还处于小规模、作坊式,手工或半机械加工的落后状态,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肉食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在进出口贸易中,必须注意有利于促进我国肉类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能力的增强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第四、坚持扩大开放、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十三五”期间,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 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肉类食品生产方式。
  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肉类需求总量将达到1亿吨,肉类产量大概能增长到9000万吨,有将近1000万吨的缺口要靠进口来弥补。更多地利用好国外资源,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不仅是肉类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基本方式;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更加开放、实现共享的重要途径。我们坚信,“十三五”期间我国肉类进出口贸易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肉类食品 出口贸易 中国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权所有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备09075303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2号楼5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 010-88825653 业务咨询:010-8882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