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探析“互联网+”助力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

2021-08-26 15:02:50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陆靖博1,周江滨2,王莉莉1
(1.河南省粮食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2.河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互联网+”属于新思维方式,在各行业得以广泛应用。粮食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在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探索和引入新的检验和监测技术,“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为粮食生产和监管信息化提供了助力。本文基于“互联网+”,检验和监测粮食质量安全,提出科学化检验监测措施,以此维护粮食质量安全。
关键词:“互联网+”;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
在粮食流通工作中,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属于重要内容,能有效作用于粮食质量安全中。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理念被应用到各行业领域,粮食质检机构,也应当满足新发展要求,正确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提供技术支持,融合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全过程,共享和共用信息,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以此维护市场流通的有效性。
1 “互联网+”在粮食质量安全中的应用现状
1.1 获取粮食质量安全信息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粮食安全问题信息的传播速度。消费者可以通过媒体渠道,及时掌握粮食安全问题。政府部门、经营者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产品下架、召回、补救处理,以免对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
1.2 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技术
通过大数据平台、国内外先进技术,对实验方法、检测标准进行更新,精确检测粮食质量,防止由于检测人员的主观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在测定稻米气味时,可以应用电子鼻技术,消除人工测定误差。通过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可以快速检测稻米破碎率、含杂率,同时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进行监测,防止显色时间不一致,干扰影响检测结果,明显提升检测精度[1]。
1.3 扫码查询粮食信息
利用激光扫码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手机软件,可以扫描和查找粮食产品信息,包括品牌、生产商、价格与规格等,对产品真实度进行检验。
1.4 建设粮食信息化平台
(1)建设检测平台。现阶段,各地区基于粮食监测站,建设粮食质量检测信息化平台。利用粮食政策法规、标准、咨询等方式,确保消费者熟悉粮食质量标准,同时保证生产厂家关注产品质量。采用网络送样、检测查询等模块,能简化检测程序,为送检人提供优质服务,第一时间送达检测报告。
(2)建设仓储信息化平台。各级粮食储备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全程监控粮食仓储保管过程。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上级单位应建设智能仓储控制系统远程监测,注重粮食储备控制。智能通风系统联合无线传感网络测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仓内环流熏蒸、通风、气温数据,智能化分析和判断粮食情况,制定预警报告,使管理人员掌握粮食情况变化,维护存储安全性。
1.5 建立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机构
粮食质检机构遵循国家标准配置中心化验室,且检测机构覆盖范围广,但是县级机构却较少。由于粮食多产出于县村,尽管注重县级质检机构的建设发展,然而专业检测人员极度缺乏,存在较多难题。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可以消除属地管理,建设层次化网络培训体系,以此加强质检能力,提升检测技术水平,加强素质能力。利用网络数据传输,可以互通共享检测数据,加强质量安全管理能力。
2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的现存问题
2.1 缺乏健全机构网络
我国粮食机构按照三级标准配置中心化验室。各级机构都配置有人员和设备,在各加工企业、收购站点设置检化验机构,形成三级质检网络体系,及时准确地检测粮食质量。开放粮食市场后,由于涉及到多种因素,弱化粮食质检工作,导致质检人员流失率高,质检网络体系不完整。尽管部门人员重视该类问题,注重完善质检机构,配置设备仪器,组织人员参与教育培训。然而多数县区并未恢复粮食质量机构,也不能适应市场对粮食质检机构的要求。粮食购销市场化发展后,相应加大粮食流通自由度。质检机构缺乏完善网络体系,技术手段落后,致使粮食流通质量问题比较多。
2.2 机构管理不规范
长期以来,粮食质检机构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市场化经济相互脱节。但在现代发展中,人们又开始关注粮食安全问题,质检机构应当提供数据支持,合理把控粮食质量关,为相关政策提供技术支持,监测粮食安全风险,同时加大数据支持。然而从粮食质检机构运行状态可知,不规范问题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粮食质量监控手段不佳。扦样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对质量检测影响非常大。在粮食扦样中,主动监控手段比较少,扦样操作不规范,严重影响样品的代表性与真实性,还会影响检测机构的公正性。②管理工具与数据共享问题。机构检测业务信息化效率低下,缺乏规范业务流程,且操作量比较大。尽管实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但是仅限于局域网,管理程序不规范,无法满足信息化要求。
2.3 机构数据相互独立
粮食质检机构承担国家粮食产新质量监测、卫生监测等任务,产生大量质量数据与信息。市级粮食质检机构应注重调查产新质量,测报优质品种。粮食中心监测站应注重监测新粮卫生情况,建立产新粮安全监测报告,为粮食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各监测结构存在严重数据孤立现象,并未遵循层次关系,汇集监测数据,因此无法深入挖掘和分析数据信息[2]。
2.4 机构、行政和社会贴合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粮食局实行放心粮食工程、智慧粮食工程,建设粮食质量追溯体系。在城乡地区,建设放心粮食供应网络,优化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实行全过程监督与管理。粮食质检机构,服务于粮食工程的可行性较低,注重转变现有工程模式,才可以为监督管理部门提供优质服务。追溯放心粮食质量,通过系统掌握粮食来源、目的地、质量安全等信息,利用系统,核查质量数据的真实度、质量鉴定机构。在粮食流通环境下,可以实现跨区域流通,粮食质量数据跟随代码传输。将粮食从A地运输到B地,B地利用系统查询方式,可以对粮食质量信息进行核对,防止粮食流通的质量变化影响。监测机构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以此加强监测机构能力。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形成质量安全监测网,为工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建设质量安全大数据库,以此展示出粮食质检机构作用。为了全面提升机构对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能力,注重粮食质量监管工作的规范性,应当建设放心粮食、智慧粮食、质量追溯等工程,为电商平台提供服务[3]。
3 “互联网+”维护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措施
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站,为了适应新常态与新要求,深入探索“互联网+”技术,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标准、粮食检测规范,提升监测站能力、公信力与社会地位,高效适应监管部门、社会群众对粮食检测结构的要求。
3.1 实行“互联网+”质量监管
(1)建设市级粮食检测信息化平台,优化完善平台建设,要求辖区内粮食生产、企业规模、经营者,都可以进入平台内注册,实行统一化监管,为企业建设诚信档案,实行动态化调整机制。注重企业分级处理,实行黑名单制度,完善粮食安全监管体系。
(2)注重提升企业准入门槛。粮食监管部门,应当与电商平台人员交流,实现企业信息共享。注重核查电商平台企业,严禁不合格企业进入,加强企业责任心。在电商平台上,设置行政部门联系方式,确保投诉渠道的畅通性[4]。
(3)粮食质检部门,定期购买和检测平台粮食产品,统计产品合格率。针对不合格产品,则向电商下发整改单,责令其及时整改和下架相关产品,同时加大行政惩处力度,加强商家诚信经营意识。当消费者购买到不合格产品时,及时检测和公布结果,维护消费者合格权益。
3.2 实行“互联网+”信息追溯服务
全程追踪产品信息,建立和完善追溯机制,通过激光扫描技术,识别产品信息、质检报告。查询手机二维码,可以形成全产业信息追溯数据链,涉及到原材料、加工处理、产品流通、消费等,控制产品源头到终端全过程。注重粮食防伪标签开发,确保粮食工程质量,维护粮食安全性[5]。
3.3 完善“互联网+”法制建设
按照市场需求,由行政部门建设网络销售法律制度,采用立法方式,明确网络经营主体责任,确保违法行为的惩处性。
3.4 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注重宣传粮食质量安全相关工作。大力宣传粮食质量安全法规,贯彻粮食质量标准,在网络平台上,及时投放重大活动节点成果,上传粮食产品质量辨别的文章与短视频,确保公众参与到粮食安全监督中,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确保人们的消费安全性与健康性。
3.5 借助“互联网+”技术辟谣
及时发布粮食质量安全信息,及时识别粮食安全监管部门,留存谣言图文与视频、音频。拍摄科普短视频、宣传片,投放到相关网络平台,及时向社会公众告知信息,澄清谣言。
4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属于新时代发展理念,并非单一指发展策略,而是提供问题解决思路。联合粮食质量实际情况,讨论和分析“互联网+”在粮食质量安全中的应用现状,深入探索现存问题,例如缺乏健全机构网络、机构管理不规范、机构数据“孤岛效应”、机构、行政和社会贴合度不足等,提出科学化检验监测措施,全面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效果,维护粮食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高艳,刘国东.基于Citespace数据可视化的粮食供应链质量安全研究热点[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38-242.
[2]万士其.聚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推动安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粮食经济,2021(1):56-59.
[3]汪垚.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应用探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0(9):128-130.
[4]张银海,程进.新时期食品安全影响下粮油检验工作的完善[J].现代食品,2017(5):67-68.
[5]申冬琴,宗兆勤,马丽娜,等.“互联网+”思维下粮食质量安全可视化管控系统建设与实践[J].信息通信技术,2016,10(5):40-45.
作者简介:陆靖博(199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质量管理体系控制。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中商富安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金沟河1号9幢2门1层2号(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