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以英语为媒传递中国饮食文化的相关思考

2022-01-04 15:43:38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马 霜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吉林长春 130114)

摘 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推进,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是外宣中重要的一环。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各类地方特产不仅各具风味,更体现了中国特色与传统民俗。将传统饮食文化与英语学科间有机融合,能够促进文化传播,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在“讲好中国故事”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整合丰富的线上资源,对中国食品文化外宣工作产生积极作用,进而提升中国软实力,值得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外宣工作;学科融合

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众多中国传统特色美食走出国门,受到国际消费者的青睐。《舌尖上的中国》、李子柒等优秀美食节目及网络红人同样助力了中国美食文化的传播。同时涌现出了一批独具中国文化内涵的英语词汇与表达,促进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与推广。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复杂,蕴含着不同类型的烹饪手法,因此,在对外宣传翻译过程中需要利用联想法、归类法等不同翻译策略,实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元素与英语的有效融合,有利于人们自主探究中国文化内涵。

1 中国饮食文化与英语相融合的有效路径

1.1 饮食文化传播需彰显家国情怀

中国传统饮食经过了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凝结了各民族的智慧与技艺。在传播过程中,很多美食的翻译仅仅是对独立词汇的简单直译,而忽略了饮食背后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美食内在的文化底蕴是提高中国饮食文化在国际上传播效果的根本。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在展现出独特的饮食魅力的同时,还需要融合美食生产地区独有的地域文化,传达该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提高中国饮食文化的美学价值。例如:东坡肉(Dongpo’s Braised Pork,Braised pork spread by the poet Su Dongpo in Song Dynasty),Dongpo、pork两词交代了菜品名称与原材料,braised体现了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同时spread by the poet Su Dongpo in Song Dynasty的加入详细阐述了该美食的创始人、来源及菜肴背后的历史典故[1]。这种写实、写意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极大限度地表现出中国高雅的人文气息,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建立文化自信,彰显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家国情怀。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挖掘同样离不开对大量史料的调查。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ed duck)可谓家喻户晓,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在传播过程中,除对其进行菜名的英译之外,需要调查大量史实了解其内涵意义,如明太祖朱元璋对其尤为喜爱,在嘉庆年间流传到民间等历史元素,传达出该美食的独特文化魅力[2]。

传统饮食习俗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是提高中国饮食文化在国际上传播效果的创新所在。由古及今,饮食礼仪与习俗均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美食历史文献中无不体现出各类美食佳品中的民间信仰,如中国历朝历代在婚庆节日时举办的宴席,采用的饮食习俗也不尽相同。英文动画小短片、虚拟化场景的建立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追溯传统,情景式再现不同用餐场景需要遵循的礼仪和规定,外国友人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中国饮食文化,了解文化内涵。中国素有敬老尊贤的优良传统,同时在历史追溯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从古至今奉行的孝悌文化,因此中国传统宴席的座次安排颇有讲究,在外宣过程中,中国餐桌礼仪及其所代表的孝敬父母、兄友弟恭的优秀美德的阐释缺一不可。另外,一部分食材在食用过程中也需要遵循特定的习俗。陕西臊子面在宴席食用阶段,第一碗面需要泼洒汤汁,表达对神明的敬畏之心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席面上的客人只吃面不喝汤,并将剩下的汤汁作为食物烹煮的主要材料,传达出福气共享的美好愿望。以英语为媒介传递中国传统美食,其内核是一个中国文化礼仪和民族精神传达的过程,充分体现出中华儿女在饮食过程中所表达的深刻内涵,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展现出中华儿女所具有的家国情怀。

1.2 传统美食的英译应统一规范标准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信息时代,其词汇的体现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目前牛津词典中,与汉语相关的英语词汇已高达数千条,且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其中,英语从中文中借用的词条短语,大多数为饮食类。“茶叶”这一词在英语中的演变过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从早期的“cha”到“tea”,再到以此为基础衍生出的一系列与茶相关的英语词组,体现了茶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传播应用范围广泛。“green tea”绿茶;红茶冲泡后偏黑用“black tea”,而非“red”;“dim sum”茶点,在英语中这词指代蛋糕和点心,但受到中国餐饮文化特征的影响,“dim sum”表示下午茶[3]。另外,随着汉语的不断普及推广,很多原有的英语词汇正逐渐受到汉语发音的影响,其表现形式不再拘泥于传统英语规则,甚至为了表达出中国餐饮文化的主要特点,英语中的许多词汇和短语直接采用汉语拼音形式,即根据普通话的形式演变而来。豆腐在原有英语体系中表达形式为“beancurd”,但逐渐被“tofu”所替代,词汇形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再如,饺子(jiaozi)、馄饨(wonton)、人参(Ginseng);另外,一些词汇通过翻译手段将汉语词汇以英语表述形式进行展现,如醉虾(drunk shrimp)腊肉(reserved meat)等;同时一部分词汇是从汉语意思衍生出新的英语意思,实现语义再生,又如燕窝(bird’s nest)熊掌(bears paw)等[4]。

由于词汇形式的更替变化,相对应的翻译对策不尽相同。一些美食适合音译,一些美食采用归化或异化的翻译技巧,一些需体现原材料,一些应灵活翻译。如何正确传递中国饮食文化,促进中国饮食的良性发展,探究中国传统美食词汇所对应的正确英译、寻求合适的翻译策略就必不可少。例如现阶段英译菜名中,除少数名菜以外,大多数菜名的英译不尽相同,没有统一标准与规范。究其原因,翻译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网络上的错误译法被广泛应用。官方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规范力度,统一传统美食词汇的翻译,为翻译人员提供明确参考。另外,数据库技术能够提高美食词汇翻译效率,分析其对应英译的不同形式所使用的频度以及语境,是改进美食错译、误译的有效途径。

1.3 饮食意境的营造能促进文化传承

饮食文化的传承实质是对其所承载的独特的文化意境的传承,体现中国古代文明的哲学与智慧。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天人合一,以和为贵,中国饮食也不例外。中国食物烹饪讲究色、香、味俱全,利用煎、炒、烹、炸等几十种烹饪工艺,保证膳食之间的营养平衡,通过独特的摆盘技巧和雕刻工艺,将最终的成品打磨成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这种美食意境的营造间接地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观念,展现出中国优秀的文化理念。通过英语对中国传统美食进行介绍表述的过程中,尽可能还原语言所营造的饮食意境,强调菜品与意境之间的契合度,体现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和谐之美。利用语言塑造形象,展现五味调和的中华饮食嗅觉魅力,形成匹配源语言自然有机的审美意境,准确传达中国和谐统一的思想内涵,展现出典型的中国饮食文化特征,助力中国饮食理念动态化、国际化发展[5]。

英语作为中国饮食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能够增加国际友人对中国特色菜肴起源与发展的认识,并分析中国餐饮食材及食物烹饪的主要特点,了解食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典故,有利于从中国饮食中了解厚重的家国情怀。以英语作为媒介进行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出英语与中国美食的交融性。饮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递是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英语这一媒介进行文化之间的交融共享,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文化传播责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6]。

1.4 英语在传递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中国饮食文化内涵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国饮食与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中国饮食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在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过程中,了解到中西方饮食观念、饮食习惯、饮食特点存在明显差异,排除文化跨地域元素的差异,简单的从“吃”的角度分析中国饮食文化。文化内涵将不会受到中西方文化中不同之处的影响,只需要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相同性。英语在中国饮食文化传递过程中的有效应用,需要与西方的饮食类型建立联系,英语作为语言工具,是中国饮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具有一定的辅助性和服务性的特点。服务对象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国际友人,服务范围面向世界各国,中国饮食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为了保证饮食文化的科学性,需要做好食材的营养搭配。从健康与饮食等多方面探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部分国外友人深入分析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潜移默化地扩大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范围,加强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只有让世界各国重视中国饮食文化,才能够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寻求发展机会。

2 结语

中国饮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体系,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古老的东方文化产生好奇心,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人们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在中国饮食文化向世界传递的过程中,英语作为通用语言,能够扩大中国饮食的影响范围,将英语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采用英语词汇表达的方式,加强国际友人对中国饮食文化元素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出英语在中国饮食文化传递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琪.论中式菜名英译[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2]杨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研究[J].肉类研究,2020,34(12):103.

[3]姚伟钧.中国饮食文化传播与“走出去”的路径[J].文化发展论丛,2016(1):49-65.

[4]朱晓丽.中国饮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评《用英语介绍中国美食》[J].新闻爱好者,2021(5):113-114.

[5]农时华,梁丽君.饮食文化中的英语应用研究[J].印刷技术,2019(4):1.

[6]王艳玲.结合烹饪英语教学浅谈跨文化交际下的菜名翻译[J].福建茶叶,2019,41(11):296-297.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中商富安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金沟河1号9幢2门1层2号(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