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食品检验机构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2022-01-26 15:26:59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王艳英1,支 敏2,李 岩3,石格鑫4,胥小荣1*

(1.河北省承德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河北承德 067000;2.河北智得检验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35;3.河北省承德市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局,
河北省承德 067000;4.承德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河北承德 067000)

摘 要:食品检验机构是检验食品合格、安全与否的专业技术机构,其检验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从人、机、料、法、环和测6方面分析影响食品检验机构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并提出提升食品检验机构数据准确性的对策。

关键词:食品检验机构;数据准确性;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食品检验机构为行政执法提供了技术支撑,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关系到行政执法的严肃和公正;关系到生产者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检验机构应把追求数据准确作为检验的最终目标。

1 影响食品检验机构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利用输入实现预期结果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称为过程,过程的预期结果称为输出,也称为“产品”。检验是最基本的活动,是一个过程。其输入的是样品,输出的是检验数据,检验报告是最终产品(图1)。食品检验机构总是期望检验数据准确、可靠,而检验过程离不开人、机、料、法、环、测等资源的利用,这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图2)。

1.1 “人”的影响

①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对待工作不认真、不按标准和程序规范操作等;②文化教育程度:理论基础不同,对标准的理解、执行就不同,导致检验结果不同[1];③专业知识:知识量窄,专业基础不扎实,解决不了检验中异常现象和问题;④操作技能:工作经历不足,实践经验不丰富,仪器操作不熟练,检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1.2 “机器”的影响

①仪器设备:量值范围和准确度达不到要求,使用过程中性能退化,稳定性差,产生漂移,出现过载、发生故障或异常等;②标准物质:级别、质量、认定值和不确定度、均匀性、稳定性、储存条件带来的影响,或超期、变质;③化学试剂、消耗品:化学试剂纯度等级,消耗品的质量、储存条件,超期、变质等;④设施:被污染、性能退化、发生故障或异常等,技术性能不再满足检验标准的要求。

1.3 “材料”的影响

①抽样程序和抽样计划:抽样编制不科学,导致抽取的样品没有代表性;②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未随机抽样,未分析影响因素,不控制环境条件和重要因素,运输时环境条件不满足要求,样品的正常状态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以及存储条件不符合规定,样品发生退化、污染、丢失或损坏;③样品的制备和管理:不按规定进行样品前处理、发生疏漏或过失;样品标识混乱、发生混肴。

1.4 “方法”的影响

①检验方法不受控,使用作废标准。②标准更新后未进行验证。③使用非标准方法未进行确认。④缺乏作业指导书。

1.5 “环境”的影响

①环境条件(通风、照明、温度、湿度、振动等)达不到检验标准的要求,或环境条件影响检验结果时,不监测、控制、记录环境条件。②未对化学危险品、易燃易爆气体等进行安全评价。③未对检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粉尘、噪声等进行环境污染评价。④环境条件存在风险和隐患,仍开展检验活动。⑤内务管理混乱,试验区布局不合理,互相干扰或交叉污染。⑥环境条件对人员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1.6 “测量”的影响

①未监控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质量。②监控方法不恰当,未对质量控制加以评价。③不参加能力验证或检验机构间的比对;检验结果不理想时,未系统分析原因以及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2 提升食品检验机构数据准确性的对策

2.1 运用过程方法建立起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融入检验的全过程并有效运行

“过程方法”是质量管理的七大原则之一,其是“将活动作为相互关联、功能连贯的过程组成的体系来理解和管理时,可更加有效和高效地得到一致的、可预知的结果。”质量管理体系由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通过对过程的有效管理、资源的高效利用,可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检验机构应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RB/T 214—2017)[2]建立覆盖全部检验活动的、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其政策、计划、程序等制订成文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采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质量监督、内部质控、能力验证等有效措施,定期审查和完善管理体系,做到持续改进。

2.2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食品检验机构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等,识别公正性风险,通过发布“检验公正性声明”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等,维护检验的科学严谨性,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追溯,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和使命。

2.3 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检验技能

①加强人员管理,开展能力确认。对人员的资格确认、任用、授权和能力保持进行规范的管理,对抽样、操作设备、检验、签发检验报告的人员,依据相应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进行能力确认后上岗。②开展人员培训,持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每年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关注食品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方法原理、数据处理、大型仪器操作、不确定度分析、安全与防护知识等内容,实施培训。③通过人员考核与奖惩,充分调动人员潜能和工作积极性。任命监督员开展质量监督;建立和落实奖惩制度,开展绩效考核,督促人员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素质[3]。④营造研究氛围,通过科研提升整体水平。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科研团队,研究食品中违禁物质等分析技术。

2.4 按标准要求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设施,加强维护和管理,保持良好的性能

①配备。根据检验方法对仪器设备的量程、准确度以及检出限要求,正确配齐设备设施,保证检验的正常开展。②量值溯源。对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或有计量溯源性要求的仪器设备,必须溯源到国家基准。制定溯源计划,开展周期溯源(检定、校准或核查),确认满足要求方可使用。③期间核查。对不太稳定、使用频率高、使用条件恶劣、容易产生漂移、过载可能造成损坏的、能力验证结果有问题、对检验数据有疑问、单纯检定或校准不能保证在有效期内正确可靠的仪器设备,制定期间核查计划,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使用核查标准、仪器比对、方法比对、加标回收等方法,核查仪器的稳定性。④维护保养。制定维护保养计划,由授权使用人员按作业指导书定期维护保养,防止功能退化。⑤标准物质、试剂的控制。标准物质必须妥善保管并标识,定期期间核查。需分级使用的、现用现配的、避光或冷藏的试剂,严格按规定执行,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2.5 按抽样计划科学抽样,加强样品管理,保证样品的完整性、有效性

①根据统计方法,制定科学的抽样计划,确保抽样的代表性、随机性和检验结果的有效性。②抽样时,详细记录、正确抽样,保证样品代表食品的真实质量状况。记录所用的抽样程序、抽样人、环境条件以及抽样位置的图示等。③运输、流转环境条件应满足样品质量要求,加强防护,避免样品损坏。④交接与标识。交接时检查、确认样品,记录样品的状态、异常情况等;建立样品的标识系统,加贴唯一性标识和检验状态标识,防止混淆。⑤存储与制备样品库配备通风、控温等设施,避免样品发生污染、损毁和性状异常改变。严格按标准规定进行样品前处理,使所制备的样品保持原始样品的特性。

2.6 选择、验证或确认检验方法,对检验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①检验方法的选择。检验优先使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方法。同一标准中,也有容量法、分光光度法、仪器法之分,适用范围、精密度、检出限不同,相关人员应充分考虑检验项目的含量范围、要求的精度、干扰因素来选择检验方法[4]。②标准方法的验证。标准方法使用前应对能正确使用标准方法的能力进行验证,如精密度、线性范围、检出限和定量限等。③定期跟踪、查验新标准的制修订情况,使用有效版本,并重新验证。④非标准方法的确认。使用非标准方法(含自制方法)前,应对数值范围、测量不确定度等技术指标进行确认。⑤制定作业指导书。对操作人员不能直接使用的、内容复杂不便于理解的、规定不够简明的以及缺少足够信息的标准,或方法中有可选择的步骤、使用时因人而异影响检验数据正确性的标准,制定作业指导书。

2.7 识別检验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并进行控制,保障检验结果的质量

①检验场所和环境条件应满足法律法规、检验方法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②对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环境条件进行监测、控制并真实记录。③影响检验质量的区域,根据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对进入的人员或使用进行控制。④加强内务管理,识別危及安全和污染环境的因素,开展安全和环境评价,若环境对人员健康有不良影响时,可采取控制措施。试验区布局合理,标识清晰,相邻区域的活动不相容或相互影响时,进行有效隔离。⑤环境存在风险和隐患,需停止检验活动,问题解决后方可恢复检验。

2.8 运用多种质量控制方法,监控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①明确检验过程控制的要求,编写质量控制计划,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监控,如使用标准物质、留样复测、人员比对、仪器比对、盲样考核等,并加以评价[5]。②采用统计技术分析数据的发展趋势,当分析结果超出预定的准则,纠正出现的问题,防止错误结果。③积极参加能力验证或检验机构间比对,以发现系统误差、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试验验证有效性,促进自我完善。

3 结语

建立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对人机料法环测和检验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和应对风险机遇的措施,不断改进和提高检验工作质量,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杨威.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4(1):174-176.

[2]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3]谢琳,张征军.浅谈对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诸因素的控制[J].价值工程,2010(17):126-127.

[4]邓晓莺.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及其控制[J].化学设计通讯,2009(3):52-54.

[5]李岩.食品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67-68.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中商富安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金沟河1号9幢2门1层2号(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