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塑料大米”是一个传了很久的谣言,究竟真相如何?

2017-05-09 10:58:03 来源: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近日,微信中疯传一段两分钟的视频。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假大米???我们每天吃的大米不会是塑料袋做的吧?”视频震惊不少网友,并引起广泛转发。事情真相究竟如何?
  “塑料大米”是一个传了很久的谣言
  2011年
  国内外社交媒体出现类似塑料大米在中国被制造的谣言。随后,不少网民和专家指出这种所谓的“塑料大米”并非被当做食物。
  2015年
  网上出现“塑料大米”的另一个版本“棉花大米”,该谣言称有人用烂棉花做大米。随后被媒体辟谣称那些所谓的棉花其实是某种塑料或化纤,不会是真棉花,因为棉花熔化后会像泥巴一样毫无柔韧性,无法拉丝切粒。
  2016年
  10月,“塑料大米”的谣言死灰复燃,国内外媒体相继辟谣。11月,塑料加工大米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多家媒体相继就此视频进行辟谣。
  2016年,尼日利亚海关查获102袋50公斤装的“塑料大米”,引发全球关注。12月30日,尼日利亚官方公布了沸沸扬扬的“塑料大米”事件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这些大米并非塑料所制,但因为霉变不能食用。
  2017年
  近日,“塑料大米”的谣言再度出现,过往的一些谣言文章、图片和视频在互联网上不断传播。对此,不少网民、媒体纷纷指出,这种“塑料大米”不仅很容易识破,成本还高于正常大米,商家没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
  辟谣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调查称,去年10月,环球网就报道过一则新闻:当时,美国一些媒体和社交网络上流传一段类似的虚假视频,视频还表示“为缩减成本,中国用塑料生产大米,而非种植,并将这些塑料米出口到西方国家。”
  随即,美国辟谣网站“谣言粉碎机”发表文章称,“美国消费者们首先应该明白,如果买回家的大米用装东西的塑料袋做的,要吃不出来是很难的。”这家美国辟谣网站调查发现,“塑料大米”的谣言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但一直到现在,在所有传谣的国家,没有证实发生过一例消费者分不清真实大米和塑料大米的情况。
  此外,央视也有过类似的辟谣报道

CCTV4辟谣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6年,尼日利亚海关查获102袋50公斤装的“塑料大米”,引发全球关注。该事件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说法大相径庭。最初有消息称,这些大米是“来自中国的塑料大米”,用以冒充大米出售给当地民众食用。不过,有媒体很快提出质疑:如果是塑料大米,那其单价是真大米的两倍,这些大米可能是为了绕来尼日利亚的进口限制而以大米面目示人的塑料原料。2016年12月30日,尼日利亚官方公布了沸沸扬扬的“塑料大米”事件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这些大米并非塑料所制,但因为霉变不能食用。
  真相



谣言视频截图
  视频中的男子操作的是什么机器?它生产出的状似米粒的白色颗粒物又是什么呢?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联系到一位塑料行业人士。当他观看了网传视频后表示,这根本不是在制造什么塑料大米,而是一个最基本的塑料造粒过程。他说,视频中所用的设备在塑料行业很常见,应该就是一台塑料造粒机。他说,工厂把回收来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机,生产出再生塑料颗粒。这些颗粒是再次制作塑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而之所以要做成颗粒状,是为了便于进行储存、运输。
  这位业内人士还提供一张类似塑料造粒机的图片,这台机器与视频中的机器几乎一模一样,有一个放置废旧塑料的入口,经过加工也会有个“出丝”的过程。
 
  是不是和视频中的机器一模一样?
  他还告诉记者,这类再生塑料颗粒的均价为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不超过5元。塑料颗粒生产成本比大米高多了,怎么会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呢?
  腾讯较真平台也指出,网上流传的“塑料大米”加工的视频,但其实视频展示的不过只是再生塑料颗粒的加工过程,和大米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不过,识破这则谣言,也无需知道视频里到底在做什么。因为拿塑料颗粒“假冒”大米会很容易被识别出来,根本骗不了人,比如同样泡在水泡,塑料颗粒会浮起来,而大米会沉下去,且两者的口感也完全不一样。商家没有可能造假还留这么大一个破绽,这么干纯粹是惹火上身。
  识谣
  那么,当我们遇到类似“塑料大米”的谣言该如何识破呢?
  1.凶猛的“塑料神话”,仅出自短短几分钟的手机视频,视频内容避重就轻,而且镜头前的人刻意误导观者,视频“伪打假真造谣”。
  2.根据常识识破“塑料神话”并非难事。塑料薄膜和正常紫菜也非常容易区分,比如浸泡时,干紫菜能够吸收大量水分,被成功泡发,相比之下,塑料浮在水面上,不能吸水。粉丝亦是如此。造假容易识破且成本高,商家绝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大多数谣言的传播机制大同小异,避免踏入认知雷区而轻信谣言,要常对接收到的热门信息保持怀疑态度。
有视频也不一定有真相,自古套路惑人心。

小编这就为大家盘点了一下朋友圈食品安全谣言7大套路。
 
套路一:塑料大米】
  套路:网上有关塑料大米的视频共两部,第一个视频中,一名女性消费者录制视频称因为手感更粘所以其所购买的大米是塑料做的。第二个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真相:实际上这些塑料颗粒是工业原料,不可能拿去当大米卖。一方面是因为颗粒形状一看就不像大米,更重要的原因是塑料颗粒比大米贵得多。
套路二:塑料紫菜】
  套路:视频中有消费者表示,其手中的紫菜泡了之后撕不烂,是塑料做的。
  真相:塑料薄膜价格远超紫菜,实际上是紫菜长得比较老的。
套路三:假鸡蛋】
  套路:网上经常有报道称消费者买到了假鸡蛋,有的蛋黄像橡皮一样有弹性,有的颜色异常。
  真相:异常鸡蛋都是真鸡蛋,有的是因为被冻过,有的是因为鸡的输卵管炎症,有的是因为鸡的饲料问题。另外,还有个视频是批量做假鸡蛋的,实际上是制作玩具,而其售价也比真鸡蛋贵得多。
套路四:假包菜】
  套路:网络流传一段视频,有人用一些像蜡和塑料的原料做成圆白菜。
  真相:是日本人发明的制作食物模型的方法,可以用于饭店、商场展示的菜肴模型、早教或学校教育的道具、家居装饰、游戏道具等。
套路五:注胶虾蟹】
  套路:视频中,一女性消费者自己买到了注胶的皮皮虾。
  真相:实际上视频中的黄色部分是皮皮虾的虾黄。另外,还有的视频中,有吃螃蟹的发现打了黏糊糊的胶,其实那是蟹膏。
套路六:西瓜打针】
  套路:每年夏天都会上演的西瓜打针传言,让瓜农很伤心。
  真相:西瓜内部为实心很难注射进物质,即时用针管外部注入其他物质,瓜瓤很快就会烂掉。西瓜的甜度和口感是通过良种选育和田间管理获得的,并非传言中的打针。
套路七:面条加塑化剂】
  套路:网络视频中,有消费者用水洗面条,结果洗出来一坨黏糊的东西,并称其为在面条里加了塑化剂和胶。
  真相:塑化剂价格远超面粉价格,实际上水洗出来的是面筋,成分以蛋白质为主。

  对于朋友圈中有图有视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一定真实。特别耸人听闻、可以直观感受、便宜的食物造假、非山寨的知名企业产品造假、朋友圈本地生活号转发、“赶紧转,再不看就删”等诱导性标题等6大特征的食品安全信息是食品安全谣言的可能性很大。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谣言 大米 真相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食安观察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城通街26号院金融街长安中心5号楼4层403(邮编100043)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

稿件查询:010-519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