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时代下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路径探究

2021-11-29 12:13:49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新时代下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
  
  体系建设路径探究
  
  史宏亮
  
  (通榆县粮油监测站,吉林白城 137200)
  
  摘 要:社会发展对粮食市场运营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粮食质量安全检验工作的开展则是粮食产品安全的重要屏障,其客观反映出粮食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构设出规范性的粮食市场。基于此,本文对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粮食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是针对粮食进行全方位的测评,确保粮食流通的质量。从我国所设定的政策机制来看,粮安工程、智慧粮食、优质粮食工程战略的部署与实施,体现出粮食监管对国家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则是针对粮食流通形式以及粮油市场格局,设定的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管控机制,保证在不同纬度的粮食监管下,提高粮食生产质量,真正服务于社会及消费者,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本文针对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的建设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粮食质量安全质检机构是整个检测工作开展的主体,其需要针对不同粮食类型以及各类检测指标,设定出具有分级特征的检测工序,以提高实际检测质量。但是现阶段质检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造成整体监管质量下降的严重现象。
  
  1.1 机构监管职能缺失
  
  粮食检测工作本身具备复杂性、综合性特点,需要质检机构可以针对不同粮食属性,设定出相对应的监测方案,保证各类数据结果真实地阐释出粮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对现有的机构运行模式而言,存在成立时间短以及项目监管单一的问题,造成机构在落实某一项监管认识模式方面,无法依据自身职能进行正确定位,或在定位与推进过程中,无法得到持续性的资源支撑件,产生监管规则不明确的问题。
  
  1.2 检测队伍专业素养不足
  
  工作人员作为粮食安全监测的主体,需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完成监测工序所设定的各类指标,提高整体检测质量。但是从人员配备角度而言,部分从事检测岗位的人员并不具备专业技能,例如对专业知识不了解、无法熟悉设备操作属性,产生检测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造成相关检测手段在驱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一旦实际检测工序无法得到正确的人力支撑,可能造成检测结果与检测设计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问题,使得检测结果不精确,无法真实映射出当前粮食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加大整体的检测误差。
  
  1.3 资源扶持力度不足
  
  对于部分地方粮食检测机构而言,受到资金项目扶持力度的问题,在部分检测设备方面无法真正得到财政支撑,削减设备更新力度。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检测机构仍然按照传统的检测工艺以及老旧检测设备对粮食进行质量检验及分析,与先进地区相比,整个技术体系的落后将造成任务量繁重、综合检测能力下降的问题,无法真实映射出粮食检测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粮食检测体系的建设。
  
  2 新时代下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路径
  
  粮食产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国家也针对粮食收储制度及流通秩序等进行逐步优化与完善,打造出更为科学的粮食供给结构,降低产后损失,增强粮食监管的质量性。对于此,在建设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时,必须从多个角度分析出现阶段粮食质检体系与粮食供给制度所具备的关联性,设定出更为完整的管理方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1 完善粮食质检管理体制
  
  粮食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完善是针对原有安全管理部门进行责任分化,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限,真正建设出全过程性的服务框架,打造出产供销一体化的运营体系,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符合新时代粮食市场的发展诉求[1]。对此,可以建设出粮食管理协会,针对不同区域内的粮食质量安全进行指标测评,避免出现因为不同区域粮食指标差异所造成的质量检验分化问题,通过集成化管理,真正将多位监管模式向整合型监管模式转变,提高实际管理效率,令不同监管职能可以在管理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提高粮管理质量。
  
  2.2 建设预警及溯源的评估体系
  
  预警与溯源评估体系的建设则是针对地区内粮食监管数据进行二次核查,通过产地环境、粮食市场以及经济消费形式进行分析,确保每一类评估数据可以真实映射出粮食环境中所呈现出的各类风险问题,然后制定出更为完整的解决措施,保证粮食市场运行的完整性,进而起到相应的预警功能[2]。溯源体系的建设则是针对不同粮食产品的销售及存储环节,对数据信息进行可追溯型的调查,例如,粮食检测环节存在质量问题时,则可以按照每一部门的职能以及相关检测环节进行追责处理,确保在制度体系、生产体系及市场运作体系的协同应用下,对粮食产品实行全过程的管控。
  
  2.3 优化人才供给结构
  
  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例如,药品检测以及食品检测等,其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确保自身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完成相应的检测工序,提高实际检验质量。对于此,粮食监管部门在应聘岗位人员时,应适当提高人才引进门槛,从人员流入基层做到逐步转变,进而提高检测队伍的素质[3]。与此同时,应设定更为完整的人才培养及供给体系,针对现阶段技术及理念的更新应用,对内部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确保人员在成长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更多先进的检测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后续检测工作者。在人才供给体系中,则应在高等教育院校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通过多层次、多地区的人才供给,为粮食检测部门提供高质量人才。此外,还应对现有的工作团队采取定期化考核,结合奖惩机制,对人员进行专业性、职业性的意识培养,令从业人员真正从主观层面改变对自身工作的认知,积极投身于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中。
  
  2.4 打造信息监管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下,令数据信息搭载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系统,实现了多元化处理,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对于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来讲,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对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数据集成,提高实际检测质量。例如,通过数据库的建设,对区域品种以及检测周期进行指标罗列,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出不同区域内粮食市场的变动情况,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到全国范围内的粮食动态走向,为粮食管理及运营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4]。对此,应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完善,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互联网体系,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确保每一类信息的采集传输与处理,可以精准阐释出粮食种植结构、营销结构以及供应结构之间的关系链,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预警处理,提高区域内粮食监管质量,更好地切合到粮食监管政策之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对粮食监管信息进行公开化、透明化处理,向人们公布粮食监测结果,结合行政部门,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人员进行依法查处,对整个粮食产业结构运营起到引导与约束的作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可以将粮食监测体系与其他产业进行关联处理,通过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真正构设出基于农业产业、食药产业以及卫生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格局,依据数据信息的实时化、共享化传输,规避监管空白区问题的产生,提高实际检测质量[5]。
  
  2.5 提高硬件配置
  
  硬件设备作为粮食检测工作落实的基础,对于企业而言,要想真正实现对粮食数据的精准化分析,则必须加强对质检机构设备的配比力度,针对现阶段粮食检测体系以及整个粮食市场的运行环境,设定出科学性的检测配比体系。例如,在基础设施中,应对化验室建筑面积进行基准设定,对各类实验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人数配比,确保管理人员、质检人员与基层工作人员在现场检测过程中可以达到统筹协调,真正对粮食等级以及杂质水分含量进行指标检测。只有进一步完善整体管控措施,才可确保每一类机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是符合国家粮食监测工作开展需求的。
  
  2.6 建设基于粮食安全意识的教育体系
  
  粮食监管机构以及社会第三方企业是整个粮食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不仅应起到粮食监管的效应,还需要将粮食安全意识作为主体宣传手段,向消费者进行知识普及,真正打造出基层与顶层管理之间的过渡型与融合型的检测体系。然后,以互联网作为信息传输渠道,将检测技术以及食品安全管理准则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从多个方位宣传粮食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人们的认知程度。只有从基层做好宣传工作,才可以确保每一项检测及管理工作的开展是符合国家战略制定需求的,达到政策机制、法规制度以及标准检测技术的精准整合,从本质层面解决粮食监管问题。
  
  2.7 优化粮食质检法律法规体系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设定与实施,对粮食监管起到一定的约束效果,但从实际操作角度而言,管理条例本身所具备的泛性特点,无法真正根植于细节操作中。对于此,则必须对其他关联性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结合粮食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设定出更为完整的管控条例,将规章制度根植于粮食管理与安全监管的范畴内,为整个管理工作提供一个法律约束途径,通过细部化的分析,将粮食检验与执法进行精准对接提高实际检测性能,以执法促进监测,提高粮食检验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的建设,可全方位的分析出当前粮食检验及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政策及制度条例,及时优化与完善粮食质检工序,保证我国粮食市场的规范性运行。为此,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大实际管理力度,采取科学性的管理技术与理念,从多个维度制定出监管对策,增强管理效用,严格约束各类质检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健.加强检验监测体系建设 确保国家粮食质量安全[J].中国经贸导刊,2017(21):49-50.
  
  [2]马心宇.粮食质量监测检验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粮食流通技术,2013(6):39-42.
  
  [3]刘振宇.对构建区域性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粮食,2019(4):49-53.
  
  [4]史晓婷.徐州市县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概况[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43(7):33-35.
  
  [5]朱天明,刘向昭,彭海燕,等.新时代下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202-203.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中商富安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金沟河1号9幢2门1层2号(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