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食品安全隐患较大 “吸血鬼饮料”不能买

2014-07-17 10:14:45 来源: 食安中国网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随着讲述吸血鬼的影视剧的热播,做成医疗血袋一样的“吸血鬼饮料”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成了潮流产品。近日,多地媒体曝光名为“吸血鬼饮料”“吸血鬼日记饮料”“吸血鬼血浆饮料”等多种“品牌”血袋饮料在网络和实体店铺热销。经查,此类产品未经任何部门批准生产,绝大多数仅有英文标签,产品标签标识不规范,属于“三无”产品,有的标示虚假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号,作为饮料饮用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这种以迎合人们寻求刺激猎奇心理为手段促销的“三无”产品,违背了社会诚信道德原则,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表示,这些产品未经任何部门批准生产,属于“三无”产品,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使用,要避免购买这类产品,并责令相关网络交易平台关闭所有销售此类产品的网店,要求其严格把关,今后一律禁止销售类似产品。

  目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责令相关网络交易平台关闭所有销售此类产品的网店,并要求其严格把关,今后一律禁止销售类似产品。同时,加强网络监测和食品市场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一律严惩,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延伸阅读:

  在发现“吸血鬼饮料”为三无产品后,国药局能及时反应,在网上提醒消费者,并采取了相关打击措施,体现了新时期服务型政府的为民情怀,做法值得肯定。但是,从经济角度而言,直接采取提醒消费者、责令关闭网店、禁止销售类似产品的做法还值得商榷,不符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吸血鬼饮料”作为一种融合了文化元素的产品,并成为了广受欢迎潮流产品,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反映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和现象,它至少说明,第一,产品的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足以引起人们的心灵共振,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第二,代表了一种新的商业契机,文化营销;第三,这也是当今时代企业创新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对创新的现实探索。所以,对待这种创新产品、创新行为,政府亟需改变传统治理简单粗暴的理念和模式,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强化对新事物的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方向前进。

  “吸血鬼饮料”的产生、成为潮流产品和禁止销售,说明了产品能够满足社会部分人群需求,却属于三无产品,一个残酷的现实。这体现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创新遇到规则,政府可以怎样采取更为现代化的治理方式,推进创新与规则的有效结合?这就需要政府对“吸血鬼饮料”进行准确、全面的了解与研判,依据现实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首先,要对其产品进行全面、客观、真实的检测分析,看是否符合食品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否对人体有害,这应该是采取具体措施根本依据;其次,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于不能达标、有害消费者健康的产品,应该予以打击取缔,但是对于符合标准、对消费者健康没有危害的产品,这不能完全因为是“三无产品”而一棍子打死,而应该给予整改的机会;最后,需要审慎考虑政府作出的具体处理行为,将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做好不良影响的引导、化解工作。

  创新,必然要打破一定的规则,也必须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对企业而言,创新,需要打破旧有的观念、思维、知识、技术、方式、方法等发展层面的限制,而必须坚守企业的社会责任,坚守企业良知,坚守法律红线和社会道德底线,这才是破的正道。对于政府而言,社会出现创新的意识、苗头、氛围、行为是极不容易的,需要慎重对待。一方面,要呵护创新,对于企业不符合规则、不符合标准、危害较小的行为,需要及时纠偏,给予督办整改的机会,引导其持续健康发展;另一面,政府需要守住社会正义的底线,对于有重大社会危害、严重违法等闯红灯行为,应当给予最严厉的惩罚,最坚决处置。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吸血鬼 食品安全 隐患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食安观察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街长安中心5号楼4层403(邮编100043)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

稿件查询:010-519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