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产业安全、风险交流、标准构建,领跑2015食品安全大会

2015-03-26 16:07:33 来源: 食安中国网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食安中国网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第六次携手于北京友谊宾馆举办的“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将于2015年4月22—23日如期与大家见面,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来自全球的食品安全权威专家与企业家将共同围绕“构建安全与健康的食品产业链”的主题,直面 “三大热点”,为探讨有效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凝心聚力。

  食品安全作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已成为食品科技界与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据2011—2014年四年的舆情显示:2011年关注方便食品与非法添加。2012年 关注标准与过程控制。2013年关注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2014年关注微生物污染、原料安全与食品掺假。食品安全及日益提升的环保问题,已成为决定中国食品工业企业的两大命门。而由此延伸的全产业链安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构建成为2014—2015年食品安全的三大热点。

  ·关注全产业链安全

  “着力加强源头治理,强化过程监管,切实保障‘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助力保障全产业链安全的有效工具——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将无疑成为2015年舆论关注的热点。

  本次大会专门设立了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培训班以及专题研讨,邀请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国际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帕特里克·沃尔教授、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国际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明尼苏达大学泰德教授、欧洲可追溯研究所米奥德·拉格教授、全球食品可追溯中心主任威廉·费舍尔博士、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院长、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孔洪亮主任、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魏益民研究员等专家将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透彻解读。澳大利亚海洋科学咨询公司主管弗里西亚·高博士在分析澳大利亚如何提高公众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信心时认为,自2003年发布《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法典》后,已经有580例食品召回的案例,这也对食品产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考验。

  ·加大公众科普

  关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陈君石院士曾说:“风险交流仍然是中国食品安全的一块短板。新媒体利用所谓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炒作,严重误导消费者,政府往往受到很大压力。如何正确引导舆情,开展科普宣教,是政府必须面对的难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致使消费者对我国食品企业的信心大打折扣,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缺失。

  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经济学家弗雷德和食品安全经济学家桑德拉指出,食品安全问题通常发生在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社会中,如21世纪的中国。美国以及英国在19世纪也曾面临过食品掺假、销售死禽肉制品以及受到污染的牛奶等食品问题。所以,通过对美国食品产业、政府、司法制度,以及新闻媒体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案例分析,使中国可能借鉴美国的经验,达到食品安全助推产业发展的目的。

  ·关注全产业链安全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是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法治化建设的重要环节。2014年,全国卫生系统完成228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和68项新标准的制定公布,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要求,卫计委在今年食品安全的重点工作部署中,将2015年完成标准整合工作任务,以基本建成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排在了首位。

  由此,自2008年起开始的清理工作,将在2015年完成答卷,也被业界期许为盼望已久的“标准年”。以确保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并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借鉴国际科学管理经验,鼓励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原则基础上,形成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将可基本解决标准的交叉、重复、矛盾问题。有专家指出,这也是七年来最具科技内涵的基础工程的成果。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安全 风险 大会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食安观察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街长安中心5号楼4层403(邮编100043)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

稿件查询:010-519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