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生态牧歌正嘹亮

2016-11-17 12:01:03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生态牧歌正嘹亮
——习水推进山地生态畜牧养殖健康发展
本刊记者 叶朝辉
  党政同心 共创大业硕果累

  “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呼吸的是负氧离子超高的新鲜空气。”是习水推介当地畜禽产品最响亮的广告语。

  五年前,习水畜禽产品还面临着有质量缺数量,逢年过节黔北麻羊、本地土猪肉严重缺货,宴请吃不上地方农特产品的尴尬。如何扭转这一不利局面,成为习水县委、政府破解的重大课题。

  调结构,转方式,谋发展。

  习水辖区内涧谷纵横,习水河、桐梓河、赤水河三条流域滋养着习水3128平方公里的土地,水肥草美,是发展生态畜牧养殖最大的资源优势。

  经过多次调研和外出实地考察,习水县委、政府认真分析、准确研判,审时度势,决定以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为突破口,将生猪、黔北麻羊、肉牛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

  同时,县长为组长的生态畜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应运而生,配备副科级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临时设立生猪产业发展办公室,近20名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一班人抽调办公。县委、政府决心以发展山地生态畜牧养殖为龙头,补齐畜禽产业短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生猪家庭农场建设实施意见》、《肉牛产业化建设实施意见》、《黔北麻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今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习水围绕贫困对象增收致富做文章,出台了《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助推扶贫攻坚的意见》、《贫困户农业发展精准扶贫办法》等相关文件,对种养殖企业、家庭农场、规模大户、贫困户进行“补、贴、奖”扶持。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资金,是畜牧业发展的保障。

  自2008年以来,习水争取上级各类资金累积1.2亿元用于畜牧业发展。今年起,习水财政每年投入资金8000万元,对农户新建猪、牛、羊圈舍、黔北麻羊种羊给予补助,农户新发展猪、羊、牛产业,政府贴息3年;对新获得龙头企业命名、产品认证、市场开拓等,最高奖励20万元。同时,每年整合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世行贷款等资金600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不仅如此,为解决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习水广泛开源,从信贷资金、项目资金、吸纳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信用社向养殖户放贷1.4亿元,整合项目资金2000万元,获国开行授信贷款金额1.1亿元,拉动民间资金投入养猪达1亿元以上。先后引进习水德康农牧、习水嘉荣牧业、贵州东明牧业等企业,计划投入资金5亿元以上。

  有志者,事竟成。通过多年扶持培育,截至目前,全县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县级龙头企业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6个。其中,富华禽业、群兴养殖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级示范社”称号,高原麻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获省级示范社称号。

  2015年,全县年末存栏生猪56万头、肉牛14.7万头、羊39万只、家禽372万羽;年出栏生猪64.7万头、肉牛4.7万头、羊29.1万只、家禽362万羽;肉类总产量8.14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约20.53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1.2%。

  保护让发展走得更远

  初秋时节, 走进马临街道办事处临丰村海拔1200米的山涧,60亩空旷的林地上,坐落于此的格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2幢饲养猪的厂房错落有致,近500头黔北黑猪在饲养员的看护下,有的在林下叼着牧草悠闲地散步,有的一头扎进游泳池,在音乐的伴奏下欢快沐浴。该公司负责人罗军说:“猪仔进山放养、下池游泳,是每天的‘必修课’。”

  “别以为它们只是憨憨的猪仔哟,身上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可重大了”,罗军风趣地说,“这些黑黢黢的家伙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承担着黔北黑猪种族正本清源、繁衍后代的重任”。

  “过去一段时期,我们只顾一味引进外来畜禽物种,缺乏对本地优良品种的保护”。县农牧局副局长穆林说,“黔北黑猪在习水濒临灭种危机,实施原种保护迫在眉睫。三年来,为挽救黔北黑猪品种,格林生态与中国农业大学密切合作,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人员多次开展相关科研活动,目前种母猪存栏量达200多头。

  实施原种保护,格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案例,只是一个缩影。在习水良村镇、马临街道办,黔北麻羊保种场、原种场、生态养殖示范园核心区如璀璨繁星,耀眼夺目。

  灰黑的两只角翘成“八字”,褐色、黑色、白色满身交织,两路白色的“眼线”,下巴一束山羊胡子。贵州省东明牧业有限公司、习水县富兴牧业有限公司、习水县嘉荣牧业有限公司、群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饲养着具有典型标志的黔北麻羊,这些“国保”级的宝贝,在习水得到的待遇让其他牲畜眼红。

  黔北麻羊是贵州优良的地方山羊品种,具有遗传性稳定、适应性广、耐粗放饲养、抗病力强、生产性能优、个体大、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膻味轻、皮糯等特点。2008年,国家农业部专家组赴习水实地考察,现场认定黔北麻羊为遗传资源品种。县农牧局局长袁桥介绍,习水作为原产地和中心产区,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依托东明牧业、富兴牧业、嘉荣牧业、群兴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企业,习水县从建立原种繁育、纯种扩繁基地入手,与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等相关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开展黔北麻羊分子选育技术研究、营养需要测定、饲养标准制定、省级地方标准修订和选育标准制定,重点推广种草养畜、舍饲养羊、秸秆综合利用、标准化养殖、疫病综合防控等技术,对黔北麻羊进行提纯复壮,还原本来面目。

  近年来,习水借助列入全省“5个100工程”机遇,加大黔北麻羊原种保护繁殖,加快黔北麻羊生态养殖示范园建设。如今已基本形成40个村的肉羊产业重点区和20个村的肉羊产业辐射带动区。并成立了黔北麻羊陈列馆,开展文化形象推介。同时,培育市场品牌,5家企业、17个养殖基地获无公害生产认证,注册了“习羊鲜”、“黔汤羊肉”等商标品牌,羊肉产品畅销全国,深受各地食客青睐。

  依靠猪牛羊 致富奔小康

  “一亩地一年就能挣3500元”。程寨镇石门村两岔河组的曾小燕怎么也想不到,给习水嘉荣牧业有限公司种草产值这么高。40多岁的她,从会劳动起就和土地打上交道,她很清楚,“收成好的年份,种玉米亩产700斤,小麦500斤,按照市场价格,最多就1000多元”。

  程寨乡石门村的帅永钱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流转了400亩土地,一年毛收入就有140万元。”习水嘉荣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泽介绍说,“习水受气候条件的限制,玉米不能多级种植,不然,每亩的经济价值至少可以提高500元。”

  正是在习水县嘉荣牧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60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88户)通过家庭农场为公司养羊,订单种植牧草、架子羊短期育肥等方式走上了致富路。

  “跟着龙头企业走,准没错。”程寨镇石门村的群众边割草边露出了幸福的笑脸。

  在习水,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的受益者比比皆是。马临街道办事处沔山村就是利用龙头企业整村推进脱贫的典范。在贵州万牛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推动下,沔山村建起了自己规模达150头牛的养殖场,吸纳30户贫困户利用“特惠贷”入股,每年村集体经济可收入15万元,每户入股贫困户可以分红6000元。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村支两委在15万元集体经济中提取四十个百分点,对贫困户实行第二次分红。

  在沔山村养殖场的边上,记者见到了守护在牛圈旁的村主任王成伦正和几个入股的贫困户交谈,看着80头牛齐刷刷地站在牛圈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沔山村是万牛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一个成功案例。以“养万头牛、种万亩花、修万米路、助万农富”为目标的万牛牧业,从2014年以来,在马临沔山村建成饲养规模1000头的能繁母牛场、在民化三元村建成了饲养规模200头的商品牛育肥场,在习酒镇建成年加工调制6000吨的草料配送中心、流转种草土地3000亩……

  如今的习水,猪肥草旺,牛羊满山岗,县委、县政府实施的“4个1”工程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家住良村镇吼滩村周家湾组的赵庆林、彭其慧俩夫妇就是行走在希望大道上的“猪保姆”。每天清晨,赵庆林夫妇和太阳一起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圈舍里看看育肥猪的活动情况。

  看到437头肥猪,或哼着小曲在圈舍转悠、或斜躺怡然小憩时,赵庆林心里乐开了花。本月底,代养的这一批次肥猪即将出售,自己又将获得8万元左右的代养费。

  习水县德康农牧有限公司不仅通过“公司+家庭农场”免费为农户提供仔猪、饲料,负责销售,让农户为其代养外,还专门组织养殖户进行培训。赵庆林夫妇就是在这样的培养下,从一个凭经验养猪蜕变成靠科技致富的“猪专家”。

  赵庆林夫妇上一批368头组生猪出栏,获得了67000多元的代养费。在习水,像赵庆林夫妇这样的“猪保姆”就有300户。他们正依托龙头公司的迈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习水县生态畜牧业围绕生猪、肉羊、肉牛、家禽“4个1”工程,推行“龙头企业+贫困户”、”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发展模式,6000多户贫困户获得畜牧产业项目扶持,在猪牛羊欢快的叫唤声中,不知不觉迈向了幸福的小康大道。

  政府购买防疫服务   282名村防疫员驻守乡村

  牛咳嗽发烧流鼻涕、首先要隔离病牛,防治病毒传播,针对病牛 ,除了全群预防用瘟热口译清浓缩颗粒之外,必要时打针治疗,针剂是见效最快最直接的治疗手段……

  在习水县永安镇永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曾永义正在给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进行现场培训,合作社许德尤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培训每周都在进行。而现场听课的群众吴正甲也听得津津有味,对于疫情,他有着惨痛的经历。2008年自己辛辛苦苦养起来的2头牛生病,村里的防疫员外出打工,未能及时救治,最后死掉,这个刚从事养殖的吴正甲当头一棒。追溯根源,是村级防疫体系缺乏资金保障,长期处于瘫痪状态所致。

  为破解这一难题,2012年6月,习水县通过选举成立了习水县三益动物防疫农民专业合作社,将282名有着兽医经验的农民社员分布在全县各村居,通过向该合作社购买动物防疫服务形式,铺开了一张动物防疫网,为农民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吴正甲就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短短的两年时间,将养牛规模从原来的三只增加到现在20多只,“老婆再也不用担心牛儿生病了”。每每谈到养牛带给自己的幸福生活,吴正甲就高兴不已。

  习水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有近16万的养殖户希望像邓世雄一样通过养殖过上美好的生活,而村防疫员就成了幸福生活的守望者。

  “守望是需要支撑的”。习水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黄开荣感到责任重大,黄开荣告诉记者、全县有20万头牛,35万只羊、55万头猪、家家户户喂养的蛋鸡,100多万的牲口的防疫落在了282名村防疫员的肩上,如何建强队伍成了摆在农牧局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如何才能做出满意的答卷?“为了保障队伍的稳定,县财政每年预算专业合作社防疫补助和养老保险经费216万元”,黄开荣介绍说,如何发挥好这笔钱的作用,农牧局专门建立了职责分明的工作机制、规范的劳动用人机制、科学的考核机制、奖惩分明的竞争机制,对防疫员进行规范管理。

  “尽管财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经费仍然是制约防疫工作最大的难题”,专业合作社紧紧围绕动物防疫,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通过社员入股分红的形式筹措资金43万元,建立起了兽药饲料经营服务总部,建起了人工授精改良点,成立了信息联络中介……

  “既能照顾孩子,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还能挣钱养家”,家庭幸福成了村防疫员颜再先坚守农村的30多年的理由,他算了一笔账,每月可领取500元的防疫补助,每年120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入股兽药饲料经营服务总部,每月可以挣到1000多元,自己养养羊,经营点兽药,“生活还过得去”。

  机制的改变,扭转了防疫工作的被动局面,防疫中心主任黄开荣告诉记者,以前,春秋季防疫药品推迟10天都领发不完,防疫工作要推迟近20天,现在防疫药品2天就领完,村防疫员还主动询问什么时候开始防疫。正因如此,村防疫员的不断努力,高致病性病免疫密度达应有数的百分之百,随机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群体合格率较去年提升5个百分点,连续四年来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

  因为坚守,所以充满力量,最美村防疫员正在养殖的这块麦田里砥砺前行,将守望的姿势定格成一尊充满希望的雕塑。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牧歌 生态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权所有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备09075303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1号楼10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业务咨询:010-8882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