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安全认证食品管理问题研究

2021-06-30 16:04:34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安全认证食品管理问题研究
  
  食品安全与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加强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是我国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安全认证食品管理还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难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品卫生安全的需求,迫切需要优化改进。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安全认证食品管理中的问题,在了解相关概念基础上,明晰工作重点和要点,积极推动各项工作改进落实,以求推动安全认证食品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全方位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现代社会进步飞快,人们物质需求逐渐得到保障,在解决温饱问题基础上,开始进一步关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促使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些年来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公众身体健康,并且损害了国家整体形象,在贸易竞争中占据劣势。故此,新时期为了全方位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应进一步加强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力度,针对其中的问题积极推陈出新,提升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水平,为食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概述
  
  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本质上是为了维护食品卫生安全,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卫生安全标准基础上,对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经由专门机构认证,进而生产安全、无污染的食品。安全认证食品管理的特点有以下几点:其一,生产环境无污染。食品生产中,生产环境不允许有污染源,力求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无污染,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其二,生产过程无公害,食品生产过程中选用无公害的技术,尽可能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量,或是不使用,保障生产过程的干净、安全。其三,维护产品质量安全,对于绿色食品以及无公害食品,从生产到餐桌全过程按照质量标准全程管控,最大程度上保障食品无污染[1]。其四,经过专门机构认证合格的食品,产品上有合格标志。
  
  结合我国的安全认证食品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无公害食品发展阶段,发展到绿色食品发展阶段,而在绿色食品发展阶段又可以细化为多个环节,从基础建设,到加速发展,最终实现社会化和国际化发展目标。
  
  我国的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弊端剖析
  
  当前我国的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工作主要由三个部门负责,有机食品管理工作由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中心负责,绿色食品管理工作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无公害食品管理工作由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而安全认证食品管理的工作,属于分块管理,配套的管理体制还有很多问题,阻碍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工作高效展开。
  
  管理体制不健全
  
  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工作中,推行分块管理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需要由多个部门负责,如果出现职责交叉重叠区域会导致职能模糊不清,导致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工作中出现一系列问题,阻碍后续的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纵观当前安全认证食品管理现状来看,管理体制不健全问题较为鲜明,阻碍后续相关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甚至造成资源损耗。另外,不同部门的工作重点、工作方法有所差异,加之部门属于平级单位,管理工作中由于协调不畅,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管理机制稳定运行[2]。长此以往,不仅无法发挥安全食品认证机构优势作用,还会遏制我国食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认证管理工作水平偏低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安全认证体系发展历程不长,无论是协调性、认证技术还是普及程度都远远不足,其中存在的差距不容忽视。关于安全认证食品的培训机构较少,难以为企业科学化管理、生产以及申报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认证客观公正性有所欠缺,我国的食品安全认证机构和管理机构之间联系密切,难以充分彰显认证客观公正性。加之配套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教育培训缺失,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食品认证水平,影响到后续相关工作高水平展开。另外,国际合作能力较弱,尚未同国际紧密接轨,国内认证机构出具的结果不被国际认可,有待进一步完善[3]。
  
  市场准入门槛偏低
  
  关于食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还有所不健全,即便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食品卫生质量安全水平,但也有很多的不足。检验项目单一,对象有限,检测机构不健全,所选择的检测手段滞后,影响到食品检测质量和效率[4]。加之市场准入缺少合理有效的惩处措施,实际工作开展中缺少有效依据支持,对于存在问题的食品难以追根溯源,找到源头,一定程度上威胁到食品卫生安全。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关于食品卫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投入力度有所不足,完善标准缺失,致使标准体系不健全。质量安全检测检验方面,体系建设滞后,致使后续安全认证食品的各项指标无法快速、精准、可靠检测。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方面,倾向于源头控制和后期控制,过程控制受重视程度不足,对于违法行为未能做到严厉、彻底惩处。同时,质量安全科技推广体系支持力度不足,很多关键技术缺失,未能得到同步创新优化,背离时代发展趋势。
  
  安全认证食品管理问题的优化措施
  
  针对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中的问题,需要多角度分析,立足于国情,寻求合理有效的优化措施实践中应用,力求全方位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现有的安全认证食品管理体制优化升级
  
  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应正确看待此项工作重要性,积极推动配套的管理体制优化升级。结合当前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机构复杂、职能重叠等问题,应在政府管理层面协调统一,集中负责,如设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实现三位一体,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职能模糊不清的问题,全面落实职责到实处,还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部门冲突,减少工作成本的同时,促进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效率显著提升。通过此种方式,为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源头上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加强食品认证管理力度
  
  在协调透明的认证体系基础上,应设立专门的认证咨询和培训机构,鼓励社会第三方机构建立,深化认证机构改革。在此基础上,对认证机构全方位监督管理,对其业务开展能力和成果进行审核,保障结果可靠性、准确性。积极与国际合作交流,引进现代化技术手段规范各项工作,提升检测结果质量,推动我国的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市场化、国际化发展。
  
  优化市场准入管理制度
  
  为了满足新时期社会不断增长的食品卫生安全需求,需要在深入市场调查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制度,健全配套法规制度,促使食品质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同时,设立专门的食品检测专业机构,持续优化和改进检测技术手段,便于全面提升市场准入检测水平,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积极推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工作的展开,一个重点则是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配套法律法规,依法严格执行,规避违规操作行为出现。充分市场调查和分析,在获取较为全面的数据基础上编制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标准,各部门协调沟通,避免执行中标准重叠交叉,影响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需要积极推动配套管理体系和制度完善,运用前沿技术手段,推动安全认证食品管理规范、标准展开。
  
  参考文献:
  
  [1]刘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构想[J].食品安全导刊,2019(30):162.
  
  [2]郑晓燕,张倩茹,艾启俊.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基于ISO 22000标准)认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农产品加工,2017(16):48-50+54.
  
  [3]周哲,练晓,王坤.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信用体系建设——基于风险评价管理和可追溯认证的深圳食品安全追溯项目[J].条码与信息系统,2017(02):27-29.
  
  [4]王二朋,高志峰.风险感知、政府公共管理信任与食品购买行为——对中国消费者品牌食品与安全认证食品购买行为的解释[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3):92-98.
  
  作者简介:池根生;男;民族:汉;籍贯:江苏扬州;学历:在职研;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范畴
  
  池根生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中商富安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金沟河1号9幢2门1层2号(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