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工作总结|乡村食品小作坊监管的实践与思考

2021-11-17 11:15:55 来源: 食安中国网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食品小作坊作为与国人饮食习惯相适应的生产业态,是食品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广泛分布于乡村地区从事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一直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当前,乡村地区食品小作坊普遍存在生产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食品质量控制能力薄弱等问题,由于经营规模小、投入低、流动性大、经营者主体意识不强,其监管一直是基层工作的难点、堵点,如何提升经营者主体意识,打造一批质量控制相对稳定的小作坊,培育、推广一批有基础、有特色的小作坊,促进地域饮食文化传承与发扬,是扬州市江都区市场监管人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2020年,扬州市江都区食安委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出台了《江都区食品小作坊整治提优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2年)》,确立了“整改一批、取缔一批、提升一批、示范一批”的目标要求,以此为契机,扬州市江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浦头分局结合日常监管,对不同档次的小作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

一是在摸清底数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小作坊硬件设施基础。乡村地区作坊多数由农村自建房改造而成,经营者初期不太具备食品安全意识和注册登记意识,分局人员从经营环节对小作坊进行“倒查”,对排查的小作坊建档、登记并录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平台。对新办小作坊提前指导,帮助其在初始建设阶段规划正确的流程布局,避免在经营过程中因设置不合理,造成食品交叉污染而重新改善布局。对现有的小作坊开展提档升级,对符合要求的小作坊提升改造进行补贴。

二是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发掘培育地域传统食品作坊。与食品生产企业不同,食品小作坊其小而散的分布形态,成为了地域传统饮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如何发掘、引导、培育好这些食品界“遗产”,尤其需要注重产品的文化保护。在实践中,引导传统食品作坊规范化经营、引进现代化管控手段的同时,注册商标专利、申请“非遗”技艺、将饮食文化历史记载入地方志、利用报刊杂志及网络进行宣传,将有历史传承的作坊被记录下来,让“名特优”小作坊在区域内起到示范、引领的正向推动作用。

三是在百花齐放的过程中,动态提升作坊的食品安全水平。为食品作坊统一制定自律制度,每年组织作坊主进行线上、线下培训学习,从经营者主体意识上提升食品安全;制定《作坊食品负面清单》,加大对高风险食品的监管频次,2022年达到100%比率的食品抽检,从监管手段上保证小作坊的食品安全;定期对各家作坊进行走访跟踪,掌握其经营状态和食品制做工艺流程,帮助其在日常监督检查问题上积极进行整改闭环,形成动态提升,确保作坊经营可持续、食品安全风险可控制。

(扬州江都区市场监管局  郑琦)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吴森林]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中商富安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金沟河1号9幢2门1层2号(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