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節墨之法化”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2022-03-04 10:36:55 来源: 食安中国网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作者 牟宝山)2019年,带领胶州少儿秧歌艺术团30多位小朋友,参加了中法建交55周年全球功夫春晚。在法国巴黎,为法国友人暨全球华人演出胶州秧歌《秧歌乡的孩子们》。这期间,有幸认识了法中文化交流中心佟爱明主席。交流中,佟主席了解我是山东即墨人,多次提及齐鲁文化中,非常厚重的两大部分——“莒”文化和“即墨”文化,应该深入挖掘、重视保护!一位在法国居住40多年的华人,对祖国的文化历史如数家珍,令人敬慕之情油然而生,难以忘怀!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即墨人,虽然多年来为即墨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掘做了些工作,仍然深感不够,还有许多值得探讨和思考的地方。无疑,即墨曾经在华夏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古钱币“節墨之法化”毫无悬念地印证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货币是随着商品和商品交换行为的出现而产生的,是商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从最早的货物交换——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货币的形式随着商业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演变过程,可以探知人类文明的进程。自西周到春秋,由于青铜器制作技术不断提高,青铜制作的生产工具大量出现。在商品贸易的过程中,有些青铜生产工具如刀、铲、等,就成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而发展成为货币。从春秋到战国时期,由于商品贸易的日益繁荣,那些青铜制作的工具又渐渐演变成为青铜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主要有三大体系:布币、刀币、环钱。由这三大体系货币的流通范围和使用数量,可以考量各个国家的政治版图和经济势力,以及商业文明的发达程度。

布币不是用布制作的货币,而是仿农具铲类制作的一种金属铸币。最早的布币,完全保留着铲的形状。布币的流通区域非常广泛,春秋时的晋国,战国时的赵、韩、魏等国都使用布币。所以,布币是农耕文明发达的印记。

刀形币一看知是实用的削刀演变过来的,是当时的一种渔猎工具。刀形币的流通范围没有布币广,偏于东部的齐、燕等国。东部地区为近海,河流亦多,人民多从事渔猎生活,所以用刀具为货币。刀形币是渔猎文明发达的印记。

环钱是圆形的,中间有一圆孔。环钱大小不等,上面的文字有多有少,它流通的范围较小。旧石器时期有过钻孔的石珠,新石器时代有石环、贝壳。游牧部落逐草而生,为了携带方便,就会把自己珍贵的东西,打孔串起来,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比如说藏族和蒙古族,身上佩戴的珍珠,蜜蜡,玛瑙,绿松石,都是价值财富的象征,拥有货币的属性。一串宝石可以换几十头牛羊,可以易货交流。环钱是游牧部落逐渐演变商业文明的印记。

而刀形币中分别有“莒”铸造的“安阳之法化”,“節墨”铸造的“節墨之法化”,齐国的“齐之法化”,燕国的“明”字刀形币。其中“節墨之法化”制作精美,铜质优良,重量为其他刀形货币之首。大英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均有馆藏!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即墨的商业文明高度发达。战国时,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拨莒与即墨不下,证明了莒与即墨城池坚固高大,势力雄厚。

本人愚见,春秋时期,齐灭莱夷与莒,统一齐东部以前,“莒”与“節墨”是独立之邦。中国古代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说。山东的东部,被称之为莱夷之邦,蚩尤九黎之后。胶莱河以东,相当于现在的日本与韩国,夷人不受周礼文化,可独行货币,“節墨之法化”。齐灭莱夷后,统称齐国货币,沿用至秦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莒为莒国,春秋至战国,莒国三代古国都城所在都城。殷墟发现了大量甲骨文,但甲骨文还不是最早的文字。还有一种文字,比甲骨文早了1000多年。1960年,在古莒国,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一幅图画文字,就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日月山”文字。有学者疑“莒”为某一时期的夏都!

節墨大夫治理的節墨邑,现在已是即墨故城遗址。连同即墨的堂邑古城遗址、古夷国遗址、胶州的黔陬古城遗址、城阳不其古城遗址,都属大沽河流域。大沽河流域在夏、商、周时期是莱夷民族各部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流中心,是农耕文明与渔猎文明交汇区域。《战国策》载:“即墨之饶,联袂挥汗,与临淄并夸殷胜。”

即墨故城遗址考古,发现了“節墨法化”、“節墨之法化”古钱币,“節墨玺”陶印,证明先秦时期称“節墨城”。《咎地》记载:“節方又曰‘孤竹’,其旧地自海阳至于不其。”不其,位于现青岛市。墨台氏简称“墨氏”,觚竹国演变为節方国,封国加姓氏,即为節墨氏。“節”字,是一个人跪在地上,面对一个炊炉,头顶竹子,在炉子前烘烤竹子,制作竹節。“墨”字,是黑夜里圆睁双目,在封土或祭坛上舞蹈的巫筮。像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手持竹觚祭祀占筮。“節墨之法化”最原始状态,可能就是“握管操觚”“破觚为圜”的一部分,竹節或竹刀,逐渐演变成为金属货币!

汉《潜夫论》载“禹师墨如”。应该是位原始巫筮。大禹之子夏启,建立夏朝,封墨如之后墨台氏于觚竹。觚竹者,竹觚也。觚、尊、爵、鼎等均为祭祀之礼器,象征王权。古代帝王或部落首领,自称为觚。《竹书纪年》载“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古人设坛祭祀占筮,一觚醪酒上敬天,下敬地,再祭祖先。登坛占筮祈福。火灼竹觚,爆竹声声,根据竹觚裂痕起卦。最后将占筮的筮文,以墨记于節,成为筮人或筮官手中的简、符、節、令。筮官执“節”约束部族,就是“節约”“節令”。“節”就是命令,古代朝堂之上,大臣们双手礼执笏節。《论语·雍也篇》中记载了孔子对“觚”的一段话。“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孔子为什么要生气地说这句话?大概是因为觚由竹制变成青铜器之后,变成了盛酒的杯子,而失去占筮祈福的作用和意义了,这不符合礼制吧?“節墨”者,占筮之官也。

从炎帝,黄帝,蚩尤三大部落相杀争雄始,最终黄帝通过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先后击败了炎帝与蚩尤,进而一统上古。此后,中国历史进入新阶段,三大文明融合时期!蚩尤九黎部族的夷人,一部分融入了华夏、融入了齐鲁,一部分被迁离了山东半岛。到哪里了?有人说,夷人闯关东,是信奉萨满教的赫哲族;有人说,是现在的韩国和日本人,朝鲜族“箕子”之后,精通易学。古代日本有蝦夷部落;有人说,是爱斯基摩人,戏称“唵是即墨人”;还有人说,他们已经越过了冰川到达美洲,是现在的印第安人!头上插着羽毛,用着弓箭,是黄皮肤的渔猎民族。可能是,可能不是,也可能是在不同时期迁移的东夷人,都有着“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渔猎夷人文化基因!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吴森林]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中商富安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金沟河1号9幢2门1层2号(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