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美食”藏食品安全隐患 官方称无法监管

2014-12-11 09:23:01 来源: 水母网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如今,只要你打开微信,总能看到微信朋友圈中,一些朋友推销奢侈品、化妆品、衣服等。其中,自制食品更是占有一席之地。“朋友圈”里打着熟人牌卖自制食品的人越来越多。然而在自制美食微信销售火爆的背后,存在着无食品安全监管、无证经营等隐患,当消费者权益被侵犯后也很难维权。

  微信圈里做起生意

  相较于实体店或者淘宝网,微信朋友圈的运营成本和操作难度要小得多,卖家可以直接拍照通过手机上传,然后与买家进行点对点的直接沟通。通过微信留言下订单,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通常都是同城交易。

  “只有选购好的材料,才能做出好吃的蛋糕。”李女士就是将烘焙在“圈里”做得非常火爆的“生意人”。李女士坦言,生意很不错,“现在已经经营了两年,除了个人的订购之外,偶尔也会有一些企业公司的聚会、婚礼甜品等都会找到她。”与此同时,隐患也就此埋下。“现在大部分私人烘焙作坊都没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因为做的是朋友圈的生意,靠的就是朋友的信任,当然我也是凭良心做事。”李女士告诉记者。

  食品安全成“三不管”

  “微信美食”受到不少无暇做饭或不爱动手的市民喜爱。水母网采访了一些在朋友圈购买过私房菜的市民。

  市民肖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会在微信朋友圈购买私房菜,有时家里来了客人,不愿在外面吃,在微信朋友圈里购买菜品就显得十分方便。“这些私房菜都很火,有时候得提前好几天预订,我很认可这种销售模式。”肖先生说。“蛋挞、水果蛋糕、辣酱、酱鸡爪……”市民刘女士粗略算了下,自己通过微信购买的“私房菜”不下十种。

  记者咨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将网络私房菜销售纳入食药监局的监管范围,对于利用网络在微信朋友圈销售食品这一块,只能通过工商局咨询。当记者向12315热线以吃私房菜拉肚子为由投诉时得知,由于没有经营执照,记者与销售方属于私下交易,消费者热线也没有办法帮助维权。“通过无证经营举报,但是他们又只是在家做没有门头房,所以也不能受理。”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安全 隐患 美食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食安观察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街长安中心5号楼4层403(邮编100043)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

稿件查询:010-519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