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315打假并非戏一场 食品安全“小觑”不得

2015-03-18 13:14:24 来源: 科技传媒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3月15日,涉及汽车、汽油、电器、互联网、银行、服装、保健品等行业的多家企业商家被曝出存在侵犯消费者权益等诸多问题。其中,行业内部隐形的“潜规则”更是让消费者心里“咯噔”一下,而万幸的是,作为“以食为天”的消费者,终于在饮食上松了口气。可是,真相真的如此美好吗?

  3月16日,《京华时报》曝出——通过记者卧底暗访,发现众多线下超市将发臭肉品冲洗再卖,没卖出的肉品撕掉旧包装,贴上新标签出售;除了更改包装标签,还把变味肉绞馅出售等一系列等让消费者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据食品电商中粮我买网食品专家介绍,变质肉类产品直接危害到了消费者的健康,基于变质肉类本身存在大量细菌、毒素,消费者食用后轻者易引起肠道感染等消化系统疾病;重者则会发生食品中毒现象。可见,相较于其他行业隐患,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消费者维权市场整治的重中之重。

  食品安全不容小觑,此次事件一出,众食品电商纷纷发声,其中作为世界500强中粮集团下属食品电商平台的我买网,第一时间发挥央企“服务民生”、“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表率带头作用,以“拒绝变味,美味速递”、“拒绝过期,保质必达”、“拒绝回炉,原装正品”、“网购专家,吃货天堂”为口号,打响食品质量“保卫战”,为网购食品安全正名。

  事实上,消费者维权行动一直在进行中,自1985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以来,就引起了包括企业、消费者在内的普遍关注。然而“打假年年有”,行业问题却也如野草般烧不尽。那么,问题来了,“3·15”的意义何在?

  说起“3·15”,人们第一反应便是“打假日”。对消费者而言,我们坐立不安的等着晚会,希望通过暗访、调查还原市场的真相;对企业商家而言,每年的3月15日都是提心吊胆的日子,揪着心唯恐打假打到自己头上。而正是在这种过度夸大打假的社会氛围中,“3·15”作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存在本质是不是被企业忽略了呢?

  细看企业被打假后的挽回套路,基本上都会采用——公开道歉、深入调查、给消费者一个说法的“亡羊补牢“之法,看似无奈之举,其实企业完全可以”未雨绸缪“。以食品问题为例,记者暗访所得真相实质上已经是行业内部的“潜规则”,商家内部秉着这种利益最大化的态度,而完全忽视消费者自身的权益。成功的商家,不仅仅需要一份“经商之心”,更需要一份对消费者负责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对于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商家而言,则更为重要。

  食品作为市场的一块沃土,无论是传统的购买方式,还是愈发火热的食品网购,商家都应该把“健康”放在“盈利”之上,尤其是目前大热的食品电商企业,更要在食品安全上煞费苦心。有央企背景的中粮我买网严于律己,一直在食品安全方面走在行业前面。据调查,我买网平台出售食品一致通过“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同时,为了严把质量关,我买网建立专业的优质冷链物流体系,最大限度保证产品品质以及配送速度,坚持“保质期超过1/3的不进库,保质期超过2/3的不出库”的销售原则,从本质上保证消费者吃到最新鲜、最安全的食品。

  2015年的“3·15”已经过去,众多商家无论是否被“打”,都应以此为戒。毕竟,亡羊补牢之举实为下策,“民以食为天”,各食品企业如何在根源上除掉内部诟病,是目前急于解决的问题。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安全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食安观察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街长安中心5号楼4层403(邮编100043)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

稿件查询:010-519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