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洋食品:安全零担忧吗?

2015-04-01 15:35:51 来源: 中国科学报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洋食品:安全零担忧吗?

  专家表示,保障进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呈现出“新常态”。

  出于不同的消费心理,国人开始将购买食品的眼光延伸到海外。虽然他们抱有“进口食品更安全”的想法,但事实并不尽如人意。如何让洋食品安全“进口”,监管和检验部门应树立拦截假冒伪劣、违规超标进口食品的防火墙。

  风味和安全 促西食东来

  周六晚上,在北京市一家沃尔玛超市的进口食品货架前,于蕾一边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一边告诉记者:“每周末逛一次超市,总得在这个进口食品区里转上几圈。”

  “基本上我每次都会挑选牛奶、西梅、巧克力、饼干等零食。有时为了尝鲜,也会购买西式酱面、调味品、沙拉,自己在家做西餐。”于蕾说,“购买这些进口食品有猎奇的"吃货"心理在里边,而且也有安全感。”

  在超市里放眼望去,标签上标注着德国、瑞士、马来西亚等产地标志的进口食品琳琅满目。一位超市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虽然进口食品价格比国内同类品牌高30%左右,但销势一年比一年好。针对这一情况,超市对格局进行了重新布置,安排更多货架,提高了进口食品的数量,现在超市内共有千余个进口食品品种在售。”

  “进口生鲜品、谷粮也是比较受欢迎的品类。像一些热带水果一直就卖得比较好,如泰国山竹、越南火龙果等。进口水果地主要以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地为主。”他补充道。

  跟于蕾“吃遍世界”的想法不同,李婷婷作为一位新妈妈,更关注国外的婴幼儿食品用品。她每隔一段时间就在网上找人代购婴儿奶粉、辅食和纸尿裤。“跟国内的婴幼儿食品相比,我觉得外国的质量安全更加有保障。给小孩用,还是感觉进口的比较放心。”李婷婷说道。

  在网络上搜索海淘、代购等字样,涌现的信息无比丰富,让消费者不知先浏览哪个才好。在一家波兰双色苹果网店里,记者留意到商家的宣传语:“欧洲的产家特别重视生产流程,尤其是这个流程对于环境和对消费者的安全。栽培的苹果满足欧洲高标准,不含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其中特别强调了安全字样。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日盛,交通、电子通讯更加便利,以往可望不可即的进口食品如今轻松飞入寻常百姓家。再加上许多国家的高级官员亲自出马,“推波助澜”,在中国吆喝自家的食品,国人足不出户便可尝遍世界各地的美食,“舌尖上的联合国”已成为可能。

  “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是进口食品热潮出现的重要原因。因为国外素以严格的生产控制水平、严厉的惩罚著称,国外食品的质量水平较国内有很大保障,所以消费者基于安全考虑购买进口食品。”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简爱华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违规或超标 被拒绝入境

  不过,进口食品并不像消费者想象的那么安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2015年2月进境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显示,来自挪威的冰冻三文鱼检出单增李斯特菌、来自意大利的全脂绵羊乳粉亚硝酸盐超标、来自希腊的克拉提斯红葡萄酒铜超标、来自新西兰的优新生活柠檬胡椒风味牛油果油违规使用天然香料、来自日本的四种口味拌饭料均为砷超标……

  这128批次不合格进口食品主要涉及水产品、糕点糖果与饮料产品,“病因”各有不同。国家质检总局表示,这些不合格进口食品是入境口岸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的,已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未进入国内市场销售。

  这种情况并非个案。从国家质检总局官方网站可以看到,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进口食品不合格通报。

  3月25日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属的中国食品安全舆情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4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进口产品中,植物油脂、谷物及其制品、蔬菜及水果等三大类商品进口贸易额接近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进口食品不合格的批次和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报告》称,2012年的不合格批次达到近年来的峰值,为2499批次;2013年共有2164批次的进口不合格食品因各种原因被拒绝入境,比2012年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进口食品的问题依然严峻。《报告》公布了进口不合格食品的主要来源的前十位,法国、美国、马来西亚名列前茅。

  “从整体来看,近年来进口食品贸易发展迅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我国从大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进口食品,尽管进口食品数量增长迅速、来源广泛,但进口食品的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一直保持平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说。

  他表示,保障进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呈现出“新常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进口食品、农产品(000061,股吧)增长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进口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愈加重大。国际供应链越长越复杂,食品安全的风险相应增加,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环节愈加复杂。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减少质量管理投入以维持利润,全球的食品安全进入多发期,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任务愈加艰巨。转基因安全及跨境电商、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食品安全等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不断涌现,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愈加迫切。

  监管与检验 严把安全关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每一批次的进口食品都必须由经过备案登记的国内经销商向我国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办理入关手续,经检验检疫合格后颁发卫生证书,并加贴经过备案的中文标签,方可入境销售。

  进口食品均有中文标签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像每个人都有身份证明一样,进口食品也有。中文标签必须贴在商品的包装上,商家在食品旁边后补上去的说明则是不符合规定的。包装上还应有CIQ(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志。

  “由不法分子为牟取非法利益,通常会在进口与国产食品的标签方面做手脚,因此促使了大量调包、假冒、走私的非法进口食品流入我们的餐桌之上。”博裕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我们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相应进口食品时,必须认准食品包装上应有的完善中文标签,其包括食品名称、配料成分等。”上述负责人表示,“这些进口标签的存在说明其是经过检验检疫合格的食品。”

  除了中文标签,进口食品还会随附一张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证书上写有与进口食品外包装上同样的名称、批次,货证应相符。另外,“消费者亦可通过条形码识别去鉴定进口商品的原产地,如前三位为"690-695"代表中国,"489"代表中国香港,"880"代表韩国。”他补充道。

  “假洋鬼子”的问题会出现,真的进口食品可能也不安全。部分进口商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进口含有运输包装的裸装食品后,在不具备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将其包装或简单加工为预包装食品进行销售。在分装过程中,分装场所的温湿度、整洁状况、污染物防控情况以及消毒设备等条件均会影响分装后食品食用的安全性。

  在食品顺利上架、消费者吃得放心的背后,监管的力量颇为重要。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强化进出口食品监管和风险管控,严格进口食品准入和回顾性检查,严格实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

  林伟表示,通过“入境前、入境时、入境后”三个环节全过程监管体系,我国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从源头到进口、到入境后的全过程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了近年来进口食品安全。

  检验技术的能力提升是另一个关键所在。据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陈颖介绍,在食品安全科技计划的支撑下,我国技术执法机构对危害物识别的精度、广度、幅度大大提升,如现在可达到对500多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考验,如新用作食品及食品包装材料的化合物,有可能成为潜在和新发的危害物。

  陈颖认为:“技术方面要加强基于大数据和多维识别这种前沿技术的预警和溯源研究,包括非定向筛查。”她希望通过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及检测水平的提升,在破解国外技术壁垒的同时,提高检测能力,为公众把好进口食品的检验关。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零担 食品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权所有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备09075303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2号楼5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 010-88825653 业务咨询:010-8882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