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统筹部署食品安全监管抽检和风险检测 改进监管模式

2014-06-26 17:11:20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 于君 国家食药监总局监管三司司长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成立一年以来,为大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政策措施,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统筹部署食品安全监管抽检和风险检测工作是食药总局2014年继续深化监管体制改革、创新监管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为从整体上统筹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极其重要的一环,其成立是监管工作由事后查处为主向关口前移,预防为主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的监管体制下,依靠科技支撑解决人少事多的创新性工作。在这里我对食药总局的工作做以下几方面的梳理。

  一是科学界定食品种类的风险等级,优化配制检验资源。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迅速,食品种类繁多,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繁重,监管力量还相对薄弱。为进一步合理配制监管力量,充分利用现有的检验资源,食药总局积极研究开展基于食品种类风险分级管理的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在综合梳理分析食品生产许可类别、食品安全标准相关分类、商标分类等食品种类分类的基础上,将加工食品、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以及食品添加剂划分成不同的大类,研究符合我国食品生产结构及管理现状、条块明晰逐步递进的食品种类目录。同时考虑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消费人群、消费模式、食品特性、加工工艺、监管状况、健康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参照国外管理方式和相关的经验做法,将食品种类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和一般风险三个类别,并区别设定非法添加与禁用物质、农兽药残留、污染物、致病菌等检验监测的项目指标,最大限度地及时发现各类食品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食品种类风险等级,拟订实施重点突出的抽检监测计划和方案,稳步推进食品安全等级分类监管。

  二是统筹部署抽检监测工作,提高监管时效性。食药总局深入分析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两项工作的工作目的和工作方式,本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监管效能的原则,有机整合监督抽检和风险检测这两项工作。一是按照统一制定计划、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数据汇总分析、统一结果利用的“四统一”原则,统筹编制和实施基于风险等级分类管理的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的年度计划,一次抽样监测,同时满足抽检和监测的需要,相同的品种不再重复安排,避免了重复分散布置,提高时效性。二是明确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做到各有侧重,互相补充。食药总局侧重于在全国范围内扩大流通的加工食品,直接委托检验结构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环节,开展抽检监测,对各地组织的抽验监测开展多方印证和补充。省级局除了加工食品外,重点加大对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的抽检监测力度。三是引入大数据的精细化管理方法,运用抽检监测结果,探索监管规律,提升监管水平。在总结已有数据基础上,科学研判风险分布规律,合理布局抽检监测的疏密程度,提高抽检监测的代表性,稳步提高数据互通、共享、集成水平,逐步实现全国食品安全抽检信息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进行综合分析。这也是食药总局的一个总体设想,除了把总局安排的抽检监测任务的数据通过这个平台汇总上来以外,把各个省安排的抽检监测工作所产生的数据,也通过这个平台,统一汇总上来,这样就把所有的数据统一归类分析,然后研判结果,并据此确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这对日后政策的出台有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在海量的数据信息里面,挖据规律性问题,防范系统性、区域性的风险。

  三是以问题为导向,统领抽检监测工作,积极主动发现风险。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提高问题发现概率。一是改进抽检监测的组织管理,在抽样方法、实施方案设计等方面,开拓创新,采取异地抽样、交叉抽样等多种方式,强化抽检监测的随机性、突出性,提高发现问题的几率。二是统筹运用好目前我们已经形成的发现问题的各种方式、方法,使监督抽检、风险监测、企业现场检查、舆情监测、投诉举报、群众信访等渠道,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互为补充。三是深入分析抽检监测的规律,强调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不同业态生产经营单位的全覆盖,加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问题多发区、大型集体餐饮场所以及农村城乡接合部、中小学校园及周边重点区域和场所的抽检监测力度。

  四是强化依法核查组织,建立全系统联动机制。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工作要求,对发现的每一件问题样品,都要做到跟踪到底,核查处置到位。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严格整改,加强执法,面对食品大流通的复杂格局,我们要求各级食品监管部门树立大局观念,要建立健全地区间、部门间的协作流动机制,在信息通报等方面,做好信息沟通,互相支持配合,提高抽检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一致性,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有效监管。尤其是对于高风险品种查出问题,要求启动快速响应机制,防止问题扩大化。

  五是建立常态化的抽检结果的公布机制,构建社会共治格局。进一步提高抽检监测工作的透明度,无论是规模企业还是小型企业,一旦检出不合格产品就曝光,形成企业威慑力,倒逼企业加强质量控制,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主体责任意识,改进生产工艺,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使政府的监管力量和企业的自控自检力量形成更合理的配置,放大监管性抽检监测的效益,最终使企业自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尚德守法,逐步夯实食品安全基础,总局今后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从技术的角度讲是风险管理,也是掌握风险、排查风险、消除风险,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健全源头预防措施的一个完整管理链条。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于新的监管体制,在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机制、强化措施、优化方向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实践,依靠科技支撑,努力提高抽检监测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效能水平,逐步实现科学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安全 风险 模式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权所有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备09075303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2号楼5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 010-88825653 业务咨询:010-8882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