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产茶着力品牌发展 专业认证助力品质保证

2015-04-30 13:26:30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 王崇民 王时 本刊记者

  我国是最早发现茶叶及茶树标本的国家,在茶叶种植、加工和饮用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茶文化底蕴深厚。据2014年18个产茶省(区、市)农业部门上报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茶园面积达到4112万亩,同比增加202.8万亩,增长5.19%。其中采摘面积3162万亩,同比增加244万亩,增长8.36%,茶叶的种植面积小幅增长,但在产量及产值方面,却有了大幅度提高。另据统计,2014年干毛茶总产量209.2万吨,同比增加19.5万吨,增长10.33%;由于产量增加较多,加之价格继续上涨,干毛茶总产值也大幅增加,达到1349亿元,同比增加216亿元,增长19.07%。可以看出,我国茶叶产量很高,产量和产值也在逐年增加,但实际产生的价值却远远低于行业预期,“一流的品质,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正是我国茶行业的真实写照。那么,我国茶行业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造成“高品质、低价格”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的茶叶为何在国际贸易间常常处于劣势?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茶叶的品质?

  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魏有先生、SGS国际认证部中港区食品安全解决中心高级技术经理曹炳江先生、UTZ中国市场执行总经理Evert Raymakers先生以及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助理梁勇先生。

  我国茶产业发展如何破局?

  对于我国茶叶发展情况,魏有介绍说,作为全球最受欢迎饮品——茶叶的故乡,我国茶叶生产历史久,茶文化底蕴深,并且具有明显的资源生态优势,有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六大茶类,茶区分布之广、茶种类之多,均为世界之最。发展茶叶经济,扩大茶叶出口,对于促进我国茶区经济发展、改善茶农生活质量、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我国是茶叶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但魏有同时指出,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茶叶的平均售价仅为每千克2美元,低于印度茶叶的2.7美元,以及备受赞誉的斯里兰卡茶叶的3.4美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他说,因诸多历史因素和传统消费习惯,我国出口茶叶多以原料性贴牌的中低档产品为主,竞争方式也多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实际价值被低估的现象;另外,尽管近年来我国各大茶类中均有地区性品牌茶企脱颖而出,呈现企业品牌化、规模化提速态势,但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出口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这是我国茶叶行业面临的最大困扰。

  那么,我国的茶行业发展如何破局?魏有认为:只有加快茶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出具有区域优势的大品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表示,我国茶类产品区域版块优势明显,各企业应努力打造区域品牌产品,进而转变为产业优势,向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再加上国家及地方政府在政策上支持,整合资源,抱团形成合力,加大宣传力度,方可在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方面争得一席之地。他说:”中国是世界上产茶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茶叶消费市场,我国茶叶行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方认证——生产高品质茶叶的保障

  对于国产茶叶在出口中价值被低估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SGS国际认证部中港区食品安全解决中心高级技术经理曹炳江还有另外的解释,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茶叶企业面临的主要出口压力中,缺少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从而造成饮用安全问题也是困扰茶叶出口企业未能突破困境大步向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茶叶历来以粗放型生产和粗加工为主,生产和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需要严格考验。另外,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严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曾在2013年一次会议上表示,中国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80%是因为农药残留超标。解决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就是要在茶叶生产的源头——茶叶种植园中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曹炳江指出,实施良好的茶叶种植园管理不仅能够保证茶叶的良好内在品质,还会由于在良好生产规范过程中对土壤、肥料、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多方面考虑,而维持和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茶叶的产者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对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为消费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想知道他们的食品来自何处,而且还想知道这些食品是否是以负责的方式生产出来。他建议茶叶企业可以借助像SGS这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建立一项风险评估制度,以确定其所从事的加工活动对环境是否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SGS是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是全球公认的质量和诚信基准,,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可改善质量、安全性和生产效率并降低风险的专业化的业务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据曹炳江介绍,SGS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首先会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彻底检验,以保证其原料的安全性达到国际标准;其次是认证,要根据国内的认证和流通程序对于茶叶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指导,以实现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最后,还要对生产厂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让企业生产的产品合乎国家标准,满足买家需求。

  曹炳江最后指出,在茶叶的种植及生产、加工过程中,只有做到对环境、生态、能效的最大化保护,才能让整个产业链以负责任的方式健康持续发展。而借助世界公认的认证体系对茶叶的种植、生产过程进行认证,是茶叶企业生产出高品质产品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茶叶出口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UTZ认证、热带雨林联盟认证(Rainforest Alliance certification)以及公平贸易认证(简称Fairtrade)都是全球公认的产品认证体系,均对茶叶从生产到销售过程有着详细而明确的要求,以保障产品质量。

  UTZ——助力茶行业可持续发展

  正如曹炳江介绍,UTZ是一个全球性可持续认证标准的设立者,负责把关可持续性农业生产及整个供应链环节。目前主要关注咖啡、可可和茶叶等方面可持续化推动问题。只有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业务、社会责任、良好农业规范、可追溯性等特性的产品才可通过UTZ认证。针对UTZ认证的相关情况,本刊记者采访了UTZ中国市场执行总经理Evert Raymakers先生。

  据Evert介绍,UTZ于2002年创立于荷兰,是一家独立公司,拥有国际上公认的可持续农业标准,而非一个简单的认证机构或NGO。“UTZ在玛雅语中有良好,优良之意,翻译成中文为良好的生产规范”,Evert介绍了“UTZ”本身的含义。他指出,UTZ是全球覆盖最广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也是ISEAL联盟中的一员,获得全球可持续发展协会认可。初期主要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咖啡设立相应的标准开始,规定了怎样用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的方式生产咖啡,怎样在咖啡的生产过程中将水、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到最少的同时,提高生产率,并给咖啡农以支持,但从长远角度来讲为生产者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之后,由于行业及市场的强烈需求,UTZ也将认证项目逐渐扩展到了对于可可,茶叶,坚果/榛子,同时为可持续棕榈油圆桌(RSPO)提供所有的追溯服务,并且UTZ也是可持续大米平台(SRP)的发起方之一。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可信任度。

  对于UTZ如何更好地助力茶企实现茶园良好持续发展的问题,Evert向记者坦言,对于UTZ来讲,只有做到对环境、生态、能效的最大化保护,才能赋予整个产业链以负责任的方式健康地可持续发展。UTZ认证可以让企业快速地获得国际市场的青睐和认可,因为UTZ是针对可持续咖啡、茶叶和可可种植的计划及标志,其目标就是打造一个以可持续种植为基准的世界,帮助农户掌握更好的种植方法,改善工作环境以及更高效的田间管理。UTZ认证的农场和企业都要遵守严格的要求并且由独立的第三方密切实施监控以保证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达到相应的市场要求。同时,在标准和认证之上,UTZ也关注行业内高度相关的主要议题,如气候变化,用水管理,废弃物管理,以及特别针对茶叶的最大农残限量的研究和寻找解决方法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UTZ能更好地为整个行业提供有效到位的服务。

  最后Evert介绍说,UTZ主要制定相关的标准,但是不会直接对企业进行认证,我们主要与像SGS这样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合作,由他们为企业提供认证服务。所有经过认证的企业都将录入到我们的数据库中,以备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查询。

  采云间——国产品牌国际化的榜样

  2014年7月,一条“采云间在国内茶企中率先通过UTZ认证”的消息遍布各大网站。SGS为采云间颁发了UTZ认证证书,是采云间产品满足欧盟安全标准、承担社会责任、保证茶园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证明,此举势必进一步提升采云间产品在欧盟等国际茶叶市场上的竞争力。那么,秉承“好茶从种植开始”理念的国产品牌采云间,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国际大舞台的?

  据梁勇介绍,采云间创立于1992年,迄今已有23年历史,并连续10年获得欧盟生态市场研究所(IMO)的有机认证,被业内誉为“中国有机茶第一家”。采云间建立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安全可控制追溯体系,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和QS认证,先后获得国家环保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美国、日本、瑞士等认证机构的有机食品认证。从创立至今,采云间立足于安全、绿色的品牌出发点,并于1996年获得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的技术支持,在武夷确立了全国第一个有机茶试点,经过不懈努力,终在3年后获得认证。

  在产业生产标准上,梁勇向记者表示,采云间在生态除草、生态施肥、生态防虫,农药检测等方面下足功夫,先后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大学、安徽标准化研究院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就“茶园基地建设、工厂标准建设、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项目进行对接,在业内优先创建有机肥沼液滴灌系统、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绿色诱防虫板等生态化茶园管理方法,已形成了“种-养-沼-肥”的循环生态系统。同时,利用可追溯管理系统,使茶苗种植、施肥、培育、采摘、生产、加工、包装直到销售等环节得以监控追溯,全面建立了由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可控体系。

  据悉,2014年我国出口欧美的茶叶产品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2014年以来,欧美等国相继调整了有关技术法规,并加强了对进口茶叶农残项目的检测,使得出口欧美的茶叶企业遭遇“严寒”。而采云间2014年1~10月出口绿茶3000余吨,其中出口至欧盟市场的产品达到2000吨。对此,梁勇表示,采云间的生产理念就是不重复传统的出口品种,而是种植特种绿茶,以此打通销路,出口日本、欧洲等高端地区,并创立自己的品牌。采云间自2004年对茶园着手进行改造,坚决不使用合成肥料,于2009年开始茶园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由此受到许多大型企业的青睐,不仅大大拓宽了自己的销路,出口欧盟的产品也从未被退回,而且生产的有机茶被运往德国及荷兰之后广受好评。

  建立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一直是采云间所坚持的理念,茶叶的农残控制,必须通过茶园的源头进行控制。多年来,采云间主要通过生态调控方法抑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据梁勇介绍,采云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控。一是修剪防虫,即在早春进行一年一度的轻修剪并隔2~3年深修剪一次,对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和茶饼病等茶树主要病虫害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二是采摘治虫,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细娥和茶白星病等趋嫩性强的重要害虫,主要分布在嫩梢上,通过分批多次采茶可不断的采除大量病虫,同时采摘也恶化了病虫的食料条件,可抑制这些病虫的继续发展。三是茶园耕作治虫,即在茶树病虫中,如多种尺蠖(茶尺蠖、油桐尺蠖、云尺蠖)在茶丛根基浅土中化蛹和越冬;部分刺蛾(茶刺蛾、扁刺蛾、褐刺蛾)在根际枯枝落叶和土壤缝隙间结茧化蛹和越冬,茶丽纹象甲的卵、幼虫、蛹也均生活在土中。有些病菌是在枯枝落叶上的病斑处成为再浸染的来源。通过冬季耕作或结合根际培土,可将这些病虫翻入深处,阻止其羽化出生或使其腐烂死亡,减少来年虫口。茶季浅耕和除草,可将表层的虫蛹、病虫翻出表面,增加与天敌的接触机会,或曝晒而死,同时还有机械杀伤作用。四是诱杀,即利用昆虫的趋性杀死害虫。

  在品质控制方面,“食品安全”始终是采云间的第一要务。梁勇最后介绍说:“采云间多年来形成严谨、认真、规范、一致的质量理念,并拥有一支由国家级茶叶审评专家和具备30年以上经验的一线制茶技师组成的食品安全品控团队,建立了采云间标准品控体系,在种植、加工、精制、分装的每一环节都严格执行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品质稳定可靠。”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品质保证 国产 品牌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食安观察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金融街长安中心5号楼4层403(邮编100043)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

稿件查询:010-51919128